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热点

大国工匠的“宁夏样本”

作者:叶知秋    栏目:热点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5-07 19:02   阅读量:15614   

大国工匠的“宁夏样本”

——宁夏交通部门打造公路品质工程

宁夏公路通车里程3.39万公里,公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51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组数字的背后,是宁夏公路人用智慧与汗水诠释的精益求精“大国工匠”精神。

驱车驶入六盘山特长隧道,顶部如同苍穹一般,蓝天白云相映成辉,配上蓝色灯光,美轮美奂,如同置身海底世界。

“六盘山隧道借鉴了海底隧道、秦岭隧道等建设经验,采用了16项新技术。”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六盘山隧道项目负责人丁小平说,隧道全长9485米,是我国海拔2000米以上高原地区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也是宁夏第一条双向四车道特长隧道。该隧道攻克了山体滑坡、隧道涌水、坍塌等技术难点,历时31个月完成,是宁夏境内条件最为复杂、施工难度最大、每公里投资成本最高的公路项目。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翼型”“大锁脚支护技术”和“钢拱架+钢格栅”刚柔联合支护技术等,该项目科研课题“高海拔寒冷地区软岩长大隧道安全环保施工关键技术”获2016年度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六盘山特长隧道,是宁夏以新技术、新工法打造公路品质工程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宁夏在技术和工法上不断创新的精神。

“我们把打造品质工程贯穿在公路建设全过程,通过合同贯彻执行、监督保障落实、信用评价奖优罚劣、示范工程带动,促进了品质工程建设扎实稳步推进。”宁夏交通运输厅建管处负责人说。

戈壁滩上修公路,如何才能更环保?在即将开工维修的盐中高速上,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技术人员针对西北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的现状,降低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首次规模使用冷再生技术,利用工业废渣粉煤灰,采用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沥青混凝土技术,节省碎石材料、沥青的同时,也减少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

宁夏公路品质工程建设,归根到底两个字:“细”“实”。每修建一条公路,交通运输部门提前介入,层层把控,实现精细化管理。宁夏公路建设管理局副局长马洪林说,早期介入设计工作,一方面可以将以往积累的技术、经验加以规范,实现提质、增效、降本,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图纸中出现的纰漏,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必要的设计变更。为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建立健全了工程质量责任网上登记制、原材料准入制、技术交底制、班前例会制、首件工程认可制、质量问题挂号消号制、质量安全信息化管控系统管理制等13项管理制度。

在京藏高速改扩建工程中,为了消除质量安全“死角”,积极推广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逐步推进工程建设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全面推广“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京藏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平均每个标段的箱涵超过1000延米,为确保箱涵的施工进度及外观质量,项目部在箱涵浇筑内模采用台车式整体模板,外模采用钢桁架+整体模板设计,避免采用拉杆。在公路品质工程中,交通部门实施“互联网+公路建设管理”,把项目管理、施工动态、成本控制等内容接入信息化网络,突破了“以人管人”“以人盯人”的传统管理模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状态可知、可控。

在京藏高速改扩建工程和叶盛黄河桥工程建设工地,每一块预制梁上都贴有二维码,工作人员拿手机一扫,梁体的信息一目了然。如同梁体的‘身份证’,什么时候生产的、有没有按照规定流程生产、谁验收的,这上面都有详细记录,出了问题可以直接倒追溯源。

“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把宁夏公路交通建设推向了新的高度,为打造‘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负责人说。(记者 赵 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