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脚下的绿色守护者——“潘得巴”
作者:笑笑 栏目:生活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6-06 12:37 阅读量:13639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夏堆村村民通过人工引水给夏让湿地补水(5月17日摄)。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有这样一群人,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们“潘得巴”(藏语,意为为民谋福利的人)。 2009年,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次仁罗布创建了“潘得巴”协会,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协会培养的“潘得巴”已经有400多人。近年来,在“老牛基金会”等国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协会先后实施了传统羊圈改造、湿地补水、环境保护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项目。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潘得巴”协会创始人、41岁的次仁罗布带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夏堆村村民在夏让湿地附近捡垃圾(5月17日摄)。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有这样一群人,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们“潘得巴”(藏语,意为为民谋福利的人)。 2009年,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次仁罗布创建了“潘得巴”协会,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协会培养的“潘得巴”已经有400多人。近年来,在“老牛基金会”等国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协会先后实施了传统羊圈改造、湿地补水、环境保护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项目。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夏堆村村民通过人工引水给夏让湿地补水(5月17日摄)。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有这样一群人,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们“潘得巴”(藏语,意为为民谋福利的人)。 2009年,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次仁罗布创建了“潘得巴”协会,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协会培养的“潘得巴”已经有400多人。近年来,在“老牛基金会”等国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协会先后实施了传统羊圈改造、湿地补水、环境保护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项目。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41岁的“潘得巴”协会创始人次仁罗布(前左二)带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夏堆村村民通过人工引水给夏让湿地补水(5月17日摄)。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有这样一群人,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们“潘得巴”(藏语,意为为民谋福利的人)。 2009年,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次仁罗布创建了“潘得巴”协会,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协会培养的“潘得巴”已经有400多人。近年来,在“老牛基金会”等国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协会先后实施了传统羊圈改造、湿地补水、环境保护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项目。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夏堆村村民通过人工引水给夏让湿地补水(5月17日摄)。
在珠穆朗玛峰脚下,有这样一群人,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们“潘得巴”(藏语,意为为民谋福利的人)。 2009年,在珠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支持下,次仁罗布创建了“潘得巴”协会,旨在通过民间力量促进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目前,协会培养的“潘得巴”已经有400多人。近年来,在“老牛基金会”等国内公益组织的支持下,协会先后实施了传统羊圈改造、湿地补水、环境保护教育、技能培训等一系列项目。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生活摘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