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专员搭起科企合作桥梁
作者:柳暮雪 栏目:商业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6-10 12:22 阅读量:6450
开栏的话:2016年,农业部、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将北京、黑龙江、江苏等省(区、市)列入重点改革省份,力争从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探索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升种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近日,农业部种子局先后派出调研组前往广西、广东、上海等地进行调研,并将于近期召开工作推进会。为持续关注各地在种业人才发展和科研成果权益改革方面的探索实践,从本期起,我们特开设“科研改革路”专栏,敬请期待。
本报记者王澎
“与原单位岗位相比,企业的工作强度大、对专业知识要求更加广泛,管理模式以应对市场需求为主。”广西省农业科学院派往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的科技特派专员谢太理谈到他在企业的工作时告诉记者,“离岗到企业工作,时间完全按照企业制度执行,加班加点在所难免,但收入也比原单位提高60%左右。”
近年来,广西农科院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设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先后选派十余位像谢太理一样的科技专家分别进驻华润五丰、兆和种业等企业任科技特派专员,指导企业科技研发和农业生产。据了解这些专员的派遣年限一期一般是1年~3年,技术服务费由企业直接支付给科研单位,科研单位按月扣除财政工资部分后发给专员,专员承担个人所得税,扣除部分再返还给专员所在单位作为发展基金。派遣期间,专员在原单位的薪级待遇不变,同时也能享有正常职称晋升的机会。
“科技特派专员不是去打工的,而是为了搭建企业和科研单位间的桥梁。”广西农科院书记、院长邓国富说,“特派专员不仅全职到企业工作,更要将农科院的品种和技术带到企业去。企业与科研单位只有双赢,合作才能持续长久。”
在兆和种业,广西农科院的科技特派专员通过与育种家的沟通,分解生产技术确保生产安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与成本,使公司迅猛发展,企业注册资本从2011年合作之初的500万元增至2015年的1.96亿元。
在广西兆和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懿看来,兆和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特派专员的纽带作用,何懿说:“5名特派专员先后进驻兆和,他们与企业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一干就是7年。可以说没有农科院就没有兆和的今天。”
双赢的局面在广西科企合作探索中逐步形成,与兆和合作较多的广西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在合作之前,每年的转化产量为10万斤~20万斤左右。在合作之后的第一年,转化产量就提升到60万斤左右,目前,该所每年的转化产量为300万斤左右。此外,企业会根据种子转化产量提取提成返还科研单位,以继续加强科研投入和激励科研人员。根据不同品种,广西农科院玉米所每斤提成从0.2元到1.5元不等,2016年返还的经费就超过80万元。2016年11月,广西农科院更是修订印发了《广西农科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奖励比例进一步提高,由修订前的70%提升至90%,技术服务由40%提升至60%。
收入的提升进一步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联通科企两端的热情。“作为桥梁,科技特派专员通过在企业的工作,更加了解企业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新技术,并及时与科研单位沟通,将企业和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科技人员,促使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结合需求调整科研方向,科研选题更加针对产业问题及贴近市场需求,这样的研究成果更具广泛应用前景。”在兆和担任总经理职务的谢太理告诉记者,“以玉米品种‘桂单0810’为例,市场推广初期,特派专员将亲本存在制约种子产量和品质的问题和农户还反映植株过高等问题,及时反馈给育种者,育种者及时进行亲本提纯复壮并做进一步改良,使‘桂单0810’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几年间逐步成为广西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
“科技特派员弥补了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环节,成为现阶段企业构建创新主体的主力军。”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局长祁广军说,“而他们的榜样作用更加带动企业人员素质提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