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没接住纺服产业:大厂下南洋,小厂进内陆
作者:张璠 栏目:新闻 来源:新浪 发布时间:2022-01-19 12:21
2021年中国服装出口创2015年来同期新高,但安永咨询服务合伙人周亮认为这一成绩并不牢靠。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1—11月,我国服装出口达159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4%此前,受国际产业格局调整影响,自2014年到达峰值后,纺织服装出口总额逐年减少
周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1年更多的成衣制造回到了中国,这是新冠疫情带来的产能的暂时性回归疫情迟早要过去,中国还是要回归到原来的正轨上
中国至今仍是纺织服装产业的第一大国,且产业大部分集中于沿海地区但伴随着成本的上升,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有大量产能从沿海转移可是,这些产能大部分流向了东南亚国家,而非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大厂下南洋,小厂去内地的分流趋势明显
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为何没能接住转移的纺织服装产业。
下南洋
东南亚已经取代中国,成为多数国际服装品牌代工的首选目的地。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著名作家陈继明长篇小说《平安批》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
2009年,加拿大运动服装品牌Lululemon有75%的产品在中国生产,仅有8% 在东南亚,到2020年情况截然相反,留在中国的代工产能仅剩9%,占比排在越南,柬埔寨和斯里兰卡之后,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的产能已占据80%以上。
与此相对的是,自2016年在中国开出第一家门店后,Lululemon在中国消费市场呈高速扩张趋势,每年新开门店数至少增长四成截至2021年1月31日,Lululemon一共拥有55家中国门店,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作为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仍然是其主要的代工产地,但代工产能也处于缓慢下降过程中。
2013年的数据显示,90%的优衣库产品都在中国生产,每年有接近6亿件产品从中国工厂走向世界,到2021年,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公布的代工厂名单显示,中国合作的代工厂仍占据五成,但越南,孟加拉等国崛起之势明显。
截至2021年7月,优衣库一共有282家核心合作工厂,其中中国占据144家,越南共有46家统计发现,包括越南,孟加拉,印尼,印度等在内的东南亚,南亚地区共有114家,代工厂比例已上升至40%
莎美娜集团是运动品牌耐克的代工商之一,在苏州昆山拥有制衣厂,但其在20年前就已开始在东南亚安营扎寨,眼看着东南亚制造业逐渐繁荣。
莎美娜董事长周雅玲向第一财经表示,自己的公司是当时第一家去到柬埔寨的耐克代工商,其他代工厂大都在近10年内转移过去,这10年国内人工成本高了,很多国内的企业都开始去越南,柬埔寨。
根据消息显示,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投资建厂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已近千家,到南亚如孟加拉国投资的企业也有百余家。
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汇率环境,贸易壁垒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全球纺织服装产业正进行第五次国际转移,而转移的主要目的地是东南亚和南亚。
过去,我国纺织产业80%以上的产能都聚集在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和山东五省,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越来越高山东纺织企业鲁泰是Burberry,Gucci,优衣库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其财报显示,2012年鲁泰衬衣费用中人工工资占比为29.4%,到了2015年已攀升到39.1%,三年间人工成本占比上升了10个百分点
纺织产业互联网平台致景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陈钟浩向第一财经透露,在江苏一带,即便是挡车工这类比较基层的员工,资历较深的熟练工月薪也已经达到1.1万—1.2万元左右,水平稍微再降一档的挡车工,月薪也达到了9000元左右。
制造业需要比拼的就是成本对于低利润率的服装业而言,高速攀升的成本意味着如果不迁移将陷入无利可图的境地
东南亚在劳动力成本上具有显著优势综合周雅玲和陈钟浩向第一财经提供的信息,目前东南亚以越南工资为最,普通月薪大概在2000—2500元左右,一些靠近胡志明市的企业,月薪在4000元左右,孟加拉月薪大概位于2000元左右,柬埔寨月薪大概在1000—2000元之间,平均劳动力成本是国内的五分之一
东南亚的税收优惠也吸引着众多制造业越南推行了针对制造业企业的所得税激励政策,即满足一定条件的企业所得税前4年全免,后9年应纳税额减免50%,再往后15年减免10%此外,印尼,柬埔寨和老挝等东南亚国家,也都推行着各项优惠政策鲁泰的财报就显示,其在柬埔寨享受3年启动期+3年免税期+1年优惠期的免企业所得税收优惠
低廉的土地价格也成为越南招商引资的筹码国内棉纺织头部企业天虹纺织 已多次在越南大手笔租地在财报中,天虹纺织曾表示:其位于越南广宁省的工业园区,土地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原始价格仅为每平方250元
2021年12月,天虹纺织公告显示,为了扩充产能,其再次租下越南广宁省一块近40万平的土地,价格为2.28亿,每平方米为595元,使用期限为43年。。
低廉的营商成本吸引着众多纺织企业周亮认为,疫情后,沿海地区的企业将加速转移或转型,留在当地的要么往上游去技术创新,要么往下游做品牌,而中游的很多制造环节,都在转到东南亚去
向西进
制造业已经没有秘密可言,需要的比拼的就是成本。
在控制成本的考虑下,中西部也是部分企业的选择2021年1—11月,山西,宁夏,四川和西藏等中西部城市服装出口增幅均超过100%,显示了不错的产业增长势能
但相对于东南亚产业转移的声势浩大来说,中西部转移的往往是小规模的,面向国内的企业。
目前,中西部已经建成了多个纺织产业园,体量还在继续扩增致景科技是在中西部搭建产业园的企业之一,陈钟浩对第一财经表示,致景的产业园重点布局是四川和新疆,目前已在四川宜宾屏山经济开发区建立了第一个产业园,并在新疆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定下了一个创业园区
四川省是致景科技未来的产业园落地重点,布局会相对密集据陈钟浩透露,除宜宾外,致景在自贡等地好几个县都有产业园落户机会
为何重点是四川陈钟浩谈到了其劳动力成本,生产要素和资源方面的优势
在四川,熟练工的薪资在7000元左右,普通工人的月薪在4000—5000左右虽然相对东南亚仍然较高,但比较沿海而言,拥有一定优势
过去四川有大量去往沿海地区务工的纺织工人,转移过渡也较容易在四川布局,可以帮助务工人员回乡就业,而就劳动力要素来说相当于已有基础陈钟浩表示
此外,中西部生产要素成本也是关键以电费为例,沿海地区一度电的成本是7毛多,而四川产业园区电费是3毛到4毛左右,这是纺织企业生产非常大的资产要素成本之一
基于成本优势以及部分政府的扶持,中西部目前正在形成纺织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聚合,而这也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地陈钟浩表示,宜宾当地政府以纺织行业为重点扶持行业,屏山县本土已有上游配套企业支持,部分纺纱企业在屏山县有500万锭左右的规模,产业配套是致景产业园考虑定在这里的一大原因
中西部无疑存在产业生根成长的潜力,不过,陈钟浩也对第一财经表示,中西部产业园目前合作的工厂基本是服务国内市场,以中小企业为主。
综合成本与消费市场,对于大规模的国际品牌代工商来说,东南亚仍是首选。
做国内品牌供应国内市场是可以的,但做国际品牌在出口方面是有点困难的周雅玲也曾去中西部考察过,最后不了了之,贴近终端市场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在国际品牌的牵引下,一些头部企业在过去10年里陆续选择了东南亚
不过,周雅玲也认为,综合成本来说东南亚是有优势,但中西部仍然有其吸引力:国内的需求仍然充足,若是服务国内品牌,四川或者新疆不论在运输或者是贴近市场这方面都是优势。
在内陆地区的内部循环体系方面,产业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往上游
纺织企业迁移是一个大的趋势,就是速度的问题留下的产业正面临高端化,高附加值的转型
这一年,陈钟浩接触了很多地方的政府,发现整个沿海地区都在做产业结构升级,对于传统的税负低的产业或者企业,存在一定的排斥,纺织业最终会迁移出去。
虽然会带来暂时性的转移阵痛,但对于这种迁移趋势,周亮持乐观的态度,简单的加工对中国经济来说没有什么好处,他表示,如果继续做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这些产业,对国家反而是伤害。
我们是两头在外,原材料上游不断变贵,下游需求又在变弱,最后挤压中间的利润,我们做了很多不赚钱的事情,牺牲的代价是我们的环境和能源在很多地区,政府在电力这一块并没有挣钱,甚至部分有补贴,但是低附加值企业用便宜的资源,生产售卖的是一些毛利3—5个点的产品,整体来看是低效的高能耗的消耗
另一方面,伴随着如新消费,电商,外卖等行业的兴起,年轻的劳动力在往服务业或其他产业迁移,纺织企业也存在招人难的问题,年轻人觉得去做纺织有点不够档次,不如去做奶茶店服务员,销售人员,进厂不如去环境更好的电子厂陈钟浩提到
就这一层面考虑,纺织行业迁移出去的空洞有可能不是空洞,而是恰好被其他产业所弥补和取代,低附加值的纺织加工处于自可是然的淘汰过程。
产业转移和升级的趋势正倒逼企业做技术研发创新在方向上,业内人士不约而同都提到上游面料领域的创新,功能性材料的研发目前材料学领域的创新仍然掌握在日本,德国,美国等企业,其毛利率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
在下游,国内企业可以在设计和商业模式上创新,建立自己的品牌,去占领高附加值的市场。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 Brand Finance最近几天发布了2021全球最有价值的50个服装时尚品牌排行榜,其中中国运动品牌安踏升至第17位,服装品牌波司登也进入了50强,不过,相对于排名第一的耐克和第四的阿迪达斯,国内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除了上下游的创新,陈钟浩认为,在生产流程上,纺织产业更需要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创新,一方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另一方面或许可以解决纺织产业招人难题,年轻人会觉得这是操作智能化设备的工作,认为自己是有含金量的,而不是一个纺织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