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新春走基层丨“老王,我们来开山岛陪你过年”

作者:樊华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20-01-27 12:58

“只有回到开山岛,我才能安心。不管在哪里,我心里都挂念着开山岛;尤其是过年,我和孩子们千方百计也要赶到开山岛,陪陪他爸。”23日上午,穿着民兵制服,坐在开往开山岛的渔船上,王仕花有一种春节前回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闻着腥咸的海风,渔船的机器声在耳畔轰鸣。她跟记者促膝而坐,回忆起去年春节,她和儿子王志国应邀在北京出席央视春晚。因为急着回岛上“团聚”,大年初一早上5点,娘俩就赶往机场,从北京飞涟水机场,辗转到家已经是晚上,年初二上的岛,把守岛民兵们替换下岛。今年过年之前,她和孩子们不用商量就往这边聚集了:王仕花出席过连云港市新年团拜会赶回燕尾港镇;儿媳妇游小燕带着4岁的孙子王向阳搭顺风车,先从南京回来;王志国在部队要执勤,22日傍晚5点半坐大巴从南京往灌云赶。她和孩子们一个心思:先到燕尾港,然后找船上岛,到岛上陪老王,这才算是回家过年。

“30多年了,我和老王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都在岛上,只有回到岛上心里才踏实,开山岛是我真正的家。到了开山岛,我就觉得老王还在我身边。”说起老王,王仕花抹起了眼泪。“我老是梦到老王,梦见我们一起升旗,一起在岛上修修补补,我没有一次梦见他已经走了,总觉得他还在岛上。我们在岸上也有房子,燕尾新城的时代花园,但是回到岛上,才感觉到家了。当年他坚持要守岛,我是反对的,一开始陪他上岛时,脸上的皮都晒褪了,但慢慢也就习惯了。我跟老王在岛上32年,对开山岛有了感情,慢慢地就支持老王了。我们一辈子就升了一面国旗,一辈子就是这个责任。老王常说的一句话是,要一直守到守不动的那一天。老王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我也是党员,他走了,我要把这个责任履行好。”

9点半左右,船到开山岛,两位守岛民兵杨建、刘立春在码头迎接王仕花。民兵们告诉记者,他们是灌云县从全县招集的第二批志愿者,王继才去世后,王仕花担任民兵哨所名誉所长,开山岛实行民兵轮班值守。一年多来,岛上码头、供电、海水淡化等设施都得到很大改善。杨建陪着记者走进海水淡化机房,机房紧靠着风力发电机。杨建告诉记者,春节前水窖里已经备满淡水。“现在这条件,只要有电,一切都好办!”

王志国出生在开山岛上,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感情。他说:“我父母在岛上最初的20多年,岛上没水没电,那时候岛上的淡水,全靠顺着山路流下来的雨水,我在岛上喝了6年,父母喝了32年。”

陪同王仕花上岛的,还有潘弗荣一家。在从码头到哨所的路上,潘弗荣告诉记者,24年前,她才18岁,跟着村里妇女在开山岛捡虾皮挣钱,突发急性阑尾炎,是王继才救了她。“我疼得在地上打滚,那时候没有手机,王大哥不知道想了什么法子找来公安小艇送我回岸上。他抱着我到燕尾港卫生所,我疼得乱抓,他两条膀子都被我抓破了。到卫生所,来不及打麻药就开始手术,医生说再迟来10分钟,这小孩就没了。王大哥付了手术费,没留姓名就走了。是王大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到岛上,都要带上老公和儿女,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没有王叔叔就没有我们这个小家。”记者问:“是不是走动多了,就成了亲戚?”潘弗荣笑着说:“不是亲戚,是家人!”

过年了,他们上开山岛团聚。对于他们来说,开山岛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承载了回忆、情感和信仰的地方。 交汇点记者 程长春通讯员 夏 衍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