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瞿弦和:弦响和鸣用真情诠释角色

作者:文辉    栏目:新闻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10-27 05:09

瞿弦和:弦响和鸣 用真情诠释角色

光明网记者袁晴

爱听广播、爱看晚会、爱听朗诵的人对“瞿弦和”这个名字一定不陌生。他是演员、主持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朗诵艺术家,在很多重大活动的现场,几乎都能寻到他的踪影。他在电视主持、广播朗诵和为译制片配音中,用声音和情感为观众和听众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性格各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瞿弦和很忙,一见面他就表示自己的演出时间表已经安排到了12月底。已过古稀之年的瞿弦和早已退休多年,但“退而不休”似乎才是他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常态。

图为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朗诵艺术家瞿弦和。

华侨归来:“大西北驰骋理想”

瞿弦和1944年出生于印尼苏门答腊。他的父亲早年曾追随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后来去了海外,先后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华侨学校当老师。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生在海外的瞿弦和随父回国并定居北京。

从小爱唱歌跳舞的瞿弦和回国后参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演播组和北京市少年宫戏剧小组,他至今还记得当年康英老师教他演播的第一篇散文题目《为军属徐大爷砌台阶》,第一首诗是苏联儿童诗歌。瞿弦和说,这些有关艺术方面的教育经历为他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965年,瞿弦和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投身到最艰苦的大西北建设,在个人填报的五个志愿栏里,他依次写下的都是“青海”。在青海省民族歌舞团和话剧团里,瞿弦和与同事们一起在青藏高原上驰骋理想,为大西北牧民和百姓演戏唱歌。他在许多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也由此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功底。

根在煤矿:“乌金大奖是褒奖”

1982年,37岁的瞿弦和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全体员工的无记名投票选举中,被推选为话剧团团长,两年后又挑起了总团团长担子,成为国内首个民选的艺术团团长,同时也是全国最年轻的文工团团长。

在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的岗位上,他一干就是30年。说到在中国煤矿文工团的这段经历,瞿弦和感慨很多。

中国煤矿文工团是个特殊的团体,主要服务对象是煤矿工人。从就任团长的那天起,瞿弦和就时常提醒自己和其他演员,为煤矿工人演出关乎责任、关乎良知,不论条件如何艰苦,只要有矿工的地方,就要有煤矿文工团演员们的歌声和舞姿。遇到特殊情况,哪怕只为一个矿工演出,他们也会安排演员来一场特殊的“专场演出”。

出任团长期间,瞿弦和思考的更多的是关于节目形式和内容创作方面的问题。什么样的节目符合时代需求?什么样的节目能更好展示煤矿工人的真实生活和社会形象?优秀的文艺作品,从来都是在不断的打磨和实践中创作的。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团员们组织、发掘了一批批优秀艺术项目,创作、演出了一场场精彩文艺节目。除了走进矿区,他们还将一些优秀的作品在全国各剧场进行演出。这支被矿工兄弟们誉为“不拿风镐的采煤队”,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诚心的节目走近了煤矿工人,同时也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生活。

“我们的根在煤矿,我们的主要演出阵地也在煤矿。离开矿工,文工团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这是瞿弦和在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期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既是煤矿文工团求新求变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瞿弦和弘扬传统特色的最实底线。

文化传播:“架构桥梁讲故事”

文化,承载着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文化“走出去”,是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国家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

瞿弦和说:“文化走出去本身也是文化自信的一个体现。我本人走了将近50个国家,我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整个世界对中国了解还非常少,很多人不了解中国,更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作为搭建传播中国文化的桥梁,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要考虑传播内容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多种多样,作品要反映国家的正能量,用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

退而不休:“小车不倒只管推”

瞿弦和常年在电台、电视台担任小说连播、配乐散文、诗朗诵等工作,为数百部集译制片主要人物配音,朗诵的诗歌名篇《秋歌》《雷锋之歌》《风流歌》《大堰河,我的媬姆》《小草在歌唱》《我是青年》以及长达三十年的《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这些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几十年来,瞿弦和朗诵了千余部长篇小说及诗歌,他的声音宽广、醇厚、纯净,沉稳深邃而又激情澎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引发听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他的朗诵作品,常常能让聆听者热血澎湃、感动落泪。

如今已经75岁的瞿弦和鲜少休息。爱人张筠英说他就是一陀螺,小鞭儿就在他手里,天天抽得自己团团转。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依然奉行的是“宁可累死不能闲死”“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原则。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