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每月要4千元生活费的女生,知道父母生活费多少吗?

作者:柳暮雪    栏目:新闻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9-06 17:35

正值开学季,一名大一女生的吐槽帖走红网络。她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的生活费,但遭拒。她很委屈,认为每月2000元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花。据媒体调查,成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在1500-2000元之间,少数学生在1000-1500元之间,个别学生在3000元以上。

十年前,我在某一线城市上大学。因为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父母供自己上大学的不易,大学期间,我每月的生活费都控制在500到800元之间,有时还能压得更低。倒也没觉得有多苦,毕竟食宿有宿舍和食堂解决,按需去校内超市买日用品,偶尔和室友们逛逛街。这不仅是我,也是当时大学生们的普遍生活。在收入上,我通过学校勤工俭学中心的推荐去做家教,每月能把生活费挣回来。毕业时,我实现了“读大学不找家里要一分钱生活费”的目标。这于我而言,不仅是实现了经济上的自立,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

说这段往事,不是提倡如今的大学生们以极度的节俭“自苦”。时代变了,物价涨了,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也更新了,都是不争的事实。如今的大学生多是00后,生活条件比我这样农村80后好了很多,他们也更标新立异、追求个性。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和年轻人的进化。加之,我后来审视自己的大学岁月时,也发现了很多遗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斟酌“要花多少钱”的思维,让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和经历。但我从没后悔过自己的节俭,而是遗憾于当时不能有更多途径去“创收”,以劳动所得去争取更多尝试。

所以,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花多少合理,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它并不是没有内核性的考量标准,最起码的有一个底线:量入为出。具体就是两点:父母的收入多少,大学生将钱花在哪儿。

父母的收入,不仅是一串数字,还应包括父母获得收入的难易程度、家庭的总体开销,甚至包括父母健康程度等诸多抵御风险的能力。正如有网友所说,帖子中埋怨母亲的女生,怎么不想想,如果父母每个月收入6000元,给了自己4500元,剩下的1500元,又能过怎样的生活?子女教育支出如今已成很多家庭一笔较大的开销,但这笔支出一旦超越了“安全防线”,必将导致家庭负担和风险的增大。这个简单的道理,大学生不能不察。

帖子中一句“每次我都是月底就空了要去吃食堂”,因暴露了一些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念,而引来很多吐槽。在包括我在内的在校生和过来人看来,大学生吃食堂本是理所应当的事,下馆子改善才是“奢侈”,怎么在这名女生看来,吃食堂反而成了最次、最让人委屈的选项?学校本是学习的地方,在一些人眼里,却成了高额消费、追求享乐之所。这是不正常的。

这些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新闻不少,一些学生在虚荣心、攀比心的作用下,长期过着“拆西墙补东墙”的生活,甚至为了满足买名牌手机、服饰等需求,背上了校园贷。尽管这类事件引发的悲剧时有发生,但还不足以阻止一些人前仆后继的步伐。这不能不让人担忧。

大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成年,意味着自立,意味着责任,也意味着应当具备现代人基本的生存能力。对于自立,大学生的经济自立能力或许还未完备,但起码应当培养自己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不能再像未成年人一样,将对父母的索取当成理所当然。对于责任,不仅是要养成自己“有什么条件过什么生活”的心态,还包括对日渐老去的父母的感恩和回报,不将父母的付出视作天经地义。对于生存能力,应当学会自我管理,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合理规划自己的生活开销。时代会变,但勤俭节约、懂得感恩的品格和人生态度永不过时。

大学生相比于中小学生,不只在于年龄和学识的“大”,还应包括担当、心态、人生格局之“大”。这不是什么抽象的概念,而体现在生活费这样点滴的小事中。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