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古建修缮师坚守传统匠心工艺让文物“青春常驻”
作者:如思 栏目:新闻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8-13 17:59
有一群能工巧匠,他们传承匠心,坚守传统修缮技艺,让“三孔”古建“青春常驻”。赵晓摄
中新网山东曲阜8月10日电 题:“三孔”古建修缮师坚守传统匠心工艺 让文物“青春常驻”
作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以孔府、孔庙、孔林为代表的曲阜“三孔”古建筑群历经千年风霜洗礼,依旧风采不减。在它“容颜不老”的背后,有这样一群能工巧匠,他们传承匠心,坚守传统修缮技艺,让文物“青春常驻”。
在施工过程中,匠人们严格按照古建规制,以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原结构帮它恢复古韵。赵晓 摄
记者10日走进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庙,二三十位来自彩画、木作、瓦作等不同工种的古建筑修缮师正在对部分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1300多间房屋、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匠人们终日穿梭于“三孔”古建筑群中,为饱经沧桑的门房、厅堂、阁楼等定期做“保养”。
曲阜“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于2015年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三孔”古建筑彩绘首次进行全面系统的大型修缮。8项彩绘修缮方案获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截至目前,6项方案已完成。
图为瓦作匠人在屋顶上进行砸背。赵晓 摄
年过半百的王明亮子承父业,已入行近40年,最擅长修缮彩绘。他告诉记者,彩绘既能帮助古建“延年益寿”,又承载厚重文化。为留存历史信息,他们在施工前要为古建彩画手工绘制小样、拍照存档。在维修过程中,他们更是坚持采用传统原料与工艺,让修缮效果更持久地保存。“做清理除尘、注胶加固、铺地仗、补绘等工序时,我们也遵循最少干预原则,尽可能地保留建筑原貌”。
图为木作匠人正在修缮孔庙碑亭的栅栏。赵晓 摄
“学习古建彩画修缮,新人至少要七八年才能入门,还需具备绘画基础”,王明亮说,做古建筑修缮考验细心耐心,要能吃苦受累。每当看到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在自己手中“起死回生”,让后辈子孙也能一睹古建风采,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支撑他坚守岗位。
图为孔府内古建筑修缮施工现场。赵晓 摄
今年60岁的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木工队副队长田振水19岁跟随师父学艺,经他“手术”后重焕光彩的古建筑不计其数。田振水在受访时说,与其他地方的古建筑相比,“三孔”建筑遗存多以明清两代为主,有较为严格的等级规制,独具地域特色。“作为木匠,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古建规制,以原工艺、原形制、原材料、原结构帮它恢复古韵。”
“‘三孔’古建修缮队的匠人们大多来自修缮世家,从祖辈、父辈传承手艺,代代接班。”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技术室主任邢海洋介绍说,从1949年成立至今,团队成员已从10余人发展到500多人,分木作、瓦作、石作、彩画作等多个工种。
图为古建筑修缮师正在对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赵晓 摄
目前,古建筑修缮保护工作面临传承人断代问题,匠师的年龄段集中在40岁至60岁间,他们退休后,老手艺或将濒临失传。邢海洋说,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近年来,管理处正在通过改善职工福利待遇、举办技能提升培训班、建设博物馆等举措,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古建修缮团队。
匠人们坚持采用传统原料与工艺,让修缮效果更持久地保存。赵晓 摄
曲阜“三孔”古建筑群,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