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医生妙手“复活”24米长恐龙
作者:谷小金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4-23 13:45
化石医生
妙手“复活” 24米长恐龙
本报记者带你了解化石发掘、修复、装架等科普知识,揭秘“化石医生”是如何工作的
马门溪龙、峨眉龙……恐龙曾经是地球的霸主,在灭绝后留下了很多神秘故事和想象空间。通过对化石的精心修复,专家可以让这些远古生物重现在我们面前。
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2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媒体开放日,记者走进重庆市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化石修复中心,带你一起了解化石发掘、修复、装架等科普知识,揭秘“化石医生”是如何妙手“复活”恐龙的。
化石修复 “复活”恐龙有三个主要程序
重庆市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化石修复中心,位于北碚蔡家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旁,是重庆市级科普基地。专家们就是在这里,修复了很多古生物化石标本。
和修复文物的“文物医生”一样,化石修复专家和技工就相当“化石医生”。刚挖出来的恐龙化石是什么样,它们是怎么修复的,如何进行翻模装架?
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总工程师、高工代辉博士介绍,恐龙化石一般都是在山上发现的,重庆的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这和人类的活动关系很大。
整个化石修复过程有三个程序:一是“打包”,把化石和岩石一起挖掘出来,在现场打成一个个大包,运到化石修复中心。二是“修理”,将化石和岩石拆出来之后,先是初修,即用锤子、凿子等把大块岩石剥离;再是精修,即专业技工使用空压机、气动笔等设备,把附着的细小岩石一点点剔掉,恐龙化石才慢慢露出真容。三是“复原”,由于年代久远,在长期的地质变化中,有的化石已经变形了,而且几乎都不完整。
“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完整的恐龙骨架,是从同类恐龙或相似的恐龙,再同比例放大或缩小,把没有保存的部分进行恢复,再把所有完整的模型来组装,就成了现在看到的恐龙标本。”代辉说。
最大化石 修复恐龙头部改了七八次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发现了当时亚洲保存最完整、体形最大的恐龙——合川马门溪龙。2015年,重庆再次发现马门溪龙,比以前发现的那个更大,体长超过了24米,是目前重庆装架最大的恐龙。
这个恐龙修复的时间很长,化石运回来之后,从拆包到翻模、装架,大概花了一年多时间。
难度在哪里?“首先,打包运输就比较难。”代辉介绍,要运走这些恐龙化石,需要一层纱布、一层石膏,再一层纱布、一层石膏……打包很多层,固定起来再搬运,这就是业内常说的“皮劳克”。
再是翻制模具。恐龙化石保存基本上都不完整,这个恐龙保存下来的部分超过了40%,完整度已经算是非常高了。不完整的部分怎么装架?只能用同类或相似的恐龙,翻制模型后,等比例放大或缩小,这个过程也比较复杂。
恐龙的头骨比较薄,很多恐龙的头部没有保存下来,即使保留至今也多是碎片,恢复头部是最困难的部分。这个重庆装架最大恐龙的头部,先后改了七八次,都是参考了原来的合川马门溪龙。
代辉还讲了一件趣事。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那个合川马门溪龙,最初头部是装错了的。“由于发现得很早,没有参考资料,当时参考了国外的梁龙装架。后来新发现了其它的马门溪龙有头部,就参照着重新进行了组装。你如果去翻老照片,就会发现这个合川马门溪龙以前的头部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这非常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