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我国自主研发的沃利替尼取得新进展肺癌有望变成慢性病

作者:牧晓    栏目:新闻    来源:东方网    发布时间:2019-04-18 09:16

昨天是第20个世界肿瘤日,本周也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据悉,中国每天约有一万人确诊癌症,肺癌位列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第一位。不过,上海市胸科医院专家提出,只要做到“科学抗癌”,肿瘤并没有这么可怕。

别轻易戴上“肺癌”帽子

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宝惠介绍,我国每年新发肺癌患者约78万人,死亡人数约63万。伴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显著上升。肺癌防控已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社会、经济问题。

近年来,肺结节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不过,韩宝惠认为:“大众无需过度担忧。”肺结节按照密度可分三种:非实性结节(纯磨玻璃),即病灶没有遮盖肺实质,支气管和血管可以辨认;部分实性结节,即病灶遮蔽部分肺实质;实性结节,即病灶完全遮盖肺实质。专家提醒,体检发现肺小结节后,患者千万别轻易给自己戴上“肺癌”的帽子。“通常,直径在4毫米以下的肺小结节可以继续观察,不需要治疗;纯磨玻璃结节比较稳定,可以先定期随访观察;部分实性结节须在医生指导下密切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肺结节体积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多,则一般为恶性概率增高的表现,需要及时干预。

胸外科主任医师赵珩则指出,并非所有肺小结节都需要立即手术,“肺小结节的病理类型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恶性程度由低到高,前3种病理类型的肺结节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为100%。”因此,若经有经验的医生判断肺小结节暂时无明显恶变迹象,可以定期随访观察,一旦发现有恶变趋势,再手术也不迟。此外,虽然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但他提醒广大患者,“最终选择开胸手术或微创手术,应由医生根据病变的早晚和病灶的解剖位置来决定。两种手术方式在胸腔内的操作和切除范围都是一样的,不要盲目追求术式。”

合理用药进入“普法期”

近日,肿瘤科主任医师陆舜从2019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带回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MET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沃利替尼”有了新临床试验进展:2017年,我国多中心临床试验对沃利替尼治疗具有MET外显子14跳变的肺肉瘤样癌或其他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截至今年2月,首批接受沃利替尼治疗的30余名患者的初步结果显示,缓解率接近55%。其中,首位入组患者已存活两年余,在手术及化疗后,其肿瘤出现了双侧肾上腺转移,最大转移灶达10厘米。口服沃利替尼治疗6周后,转移灶缩小至6厘米,12周后更缩小至3厘米。如今,这位70余岁的患者依旧定期来到胸科医院进行复查,身体状况稳定。

陆舜介绍,长期以来,MET外显子14跳变类型的肺癌患者在治疗中一直有预后差、对现有标准治疗不敏感的瓶颈。“他们大多年龄较大且具有长期吸烟史,病灶也容易转移。”他表示,一项回顾性研究证明此类患者在传统化疗下的无进展生存期仅约1.9个月,总生存期也只有8.1个月。

从8个月到2年,沃利替尼给这类患者带来重生的可能。“我们希望,随着更多患者入组扩充样本量,若下一步临床试验证明缓解率稳定在这个水平,沃利替尼就有望在中国批准上市,将是全球首个针对MET外显子14跳变的药物。”

从安罗替尼到沃利替尼,近年来胸科医院专家团队瞄准肺癌的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研究。“从放化疗、靶向治疗到免疫治疗,肺癌诊疗已被赋予了新概念。在单纯的化疗时代,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而在如今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并存的时代,肺癌也有望成为一种慢性病。”

不过,随着靶向药物、免疫药物逐渐增多,部分医疗机构也存在一些滥用、误用的情况。“从有药用、用得起药到用好药,肿瘤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如今也为学界重视。”近年来,抗癌新药在我国上市的脚步日益加快,且随着17种抗癌药纳入国家医保等惠民新政落地,患者对药物的可及性也越来越高。“以小分子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作为编写专家之一,陆舜介绍,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我国首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日前也进入医疗机构“普法期”,该原则涉及42种用于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白血病等7类常见系统肿瘤的新型抗癌药,将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用药,坚决打击抗癌药滥用。“《指导原则》也明确指出,特殊情况下,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范围可根据其他国家或地区药品说明书中已注明的用法、国际权威学协会或组织发布的诊疗规范与指南等进行调整,为救命救急患者打开一扇窗。”

不少患者跑出“抗癌马拉松”

如今,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撑过了生存的第5年、第10年甚至第15年。

今年67岁的老丁看起来精神面貌非常好,很难看出他已经抗癌整整19年。他透露,自己2001年被确诊肺癌。那时候48岁的他,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既然得了病,那就好好配合医生治疗。”开朗的老丁从手术到化疗,再到中西结合的术后管理,他与医生保持着密切沟通,自己也乐观看待疾病,“前几年吃胖了,就开始调理饮食减肥,晚上出去散步健身。”

老丁也向广大肺癌患者传授自己的经验,“首先要听医生话,其次就是靠自己,乐观别害怕,要相信现在医学发达了,肺癌能治、能活。”2004年,他加入长宁区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从“死亡”走向“新生”。“在这里,我们都是癌症患者,彼此没有秘密,互相安慰、鼓励、分享治疗经验,半个月一次的聚会让我释怀了不少。”从最初7名会员,到如今800人的“大型俱乐部”,老丁很感慨,“如今癌症患者越来越多,但正如专家们说的那样,治疗手段不断提高,肺癌也将成为慢性病。”接过“健康勇士”奖牌的老丁很有信心,“会有更多同伴像我一样跑出一场治疗的马拉松,我也会跑得再远、再久些。”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