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来的孙女反哺养育恩
作者:夏冰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2-27 15:57
捡来的孙女反哺养育恩 16岁就开始养家,照料多病的奶奶
29年前,一个刚满月的女婴被遗弃在路边,张凤安夫妇将这个“孙女”带回家收养。29年过去了,女孩靠自己打工挣来的微薄收入养家糊口,照料年迈多病的祖母和养父,用双肩撑起了整个家庭。“不是亲生,胜似亲生。”说起自己的养女张青,张庆柱忍不住说。
本报记者 姬生辉 周伟佳 张清直
见习记者 梁响 通讯员 杨鹏
捡来的孩子
成了张家的宝
两扇生锈的铁皮门,堆满了柴草的小院,低矮的房檐。26日,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张青正坐在炕头给奶奶捶背。“奶奶身体不太好,前几天刚在镇上打过针,不能断药。”张青一边捶背一边说。笑声爽朗、生性乐观,这是29岁的张青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每天6点,张青就要起床做饭。“奶奶患有脑梗,血压不稳定,尽量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等喂老人吃完饭和药,她再洗漱打扫卫生,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饭时间。下午还要洗奶奶换下来的被褥,照顾两个孩子。一天下来,张青根本闲不住。
如今的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区位优越,经济发展迅速。可29年前,这里却是出了名的贫困村。29年前的冬天,张凤安夫妻俩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婴儿,他们决定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张凤安夫妇都是普通的庄稼人,靠种地养活了嗷嗷待哺的“孙女”。漂亮衣服、新鲜水果、奶粉……只要是花在张青身上的钱,他们从不含糊。连邻居们看到后都忍不住感叹:“你们对这个孩子比亲生的还要亲。”张青就在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父亲常说‘羊有跪乳之恩’,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张青说。初中毕业后,为了贴补家用,16岁的张青就在镇上的电子厂打工,一方面是为了挣钱,另外方便照料老人。每月工资只有500余元,张青总会攒起来,如数上交。
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婚后也在照顾老人
转眼间,张青到了婚嫁年龄,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张青与同村小伙子马佑磊结识。“你一个人怎么照顾得过来,家里的负担让我帮你一起扛吧。”马佑磊的一番话让张青感动不已,俩人就这样结为夫妻。婚后,小两口决定一起照顾爷爷奶奶和父亲,日子过得忙碌、幸福。
“他们把我养大,我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他们。”出嫁后,张青平时买菜或日用品,总是会买两份,一份自己用,另一份给娘家送去。
2014年,爷爷张凤安去世。后来,养父张庆柱双眼失明,只能在家卧床修养,家里的日子更清苦了。如今,奶奶和养父接连病倒,一瞬间就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贫困开始笼罩整个家庭。
为了照顾老人,张青辞掉工作。奶奶患有脑梗,张青便成了她的“手脚”。在孝敬老人的事儿上,夫妻二人从来不会打折扣。为哄老人开心,张青每天变着法子做些易消化、好吃的饭菜,一勺一勺地喂老人。闲时,她就陪老人说话,给老人按摩。“奶奶在身体不便的情况下,把我拉扯大,现在她老了,正是需要我的时候,这是做晚辈的责任。”“孝顺是她最大的优点,多了两个人无非就多了两双筷子,有我们吃的就有他们吃的。”马佑磊笑着说,妻子这个人和善,平时就爱帮助别人。
边挣钱边养家
想学个一技之长
“我们邻居处了那么多年,有什么事都想和她说说,都知道她心眼好、脾气好、心善。”提起张青,邻居张庆彪感叹道。多年来,张青的孝心深深感动了乡邻。
得知张青的情况后,镇里把他们家列为精准扶贫建档户,“政府已为我父亲和奶奶办了低保,现在扶贫政策这样好,为我照顾他们坚定了信心。”张青每天起早贪黑,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了孩子后更能体会到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的老人,我的付出值了。”
如今,张青的女儿也渐渐长大,还能给她搭把手,这让她很欣慰,“妈妈不在家,我就是他们的小保姆。”听到女儿懂事的话,张青觉得十分欣慰。
张青笑着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学到一技之长,可以边挣钱边照顾家人,让老人家能够安度晚年。“再苦再累,只要看到他们开心,我就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