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央广公益新愚公小传

作者:山歌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9-01-12 22:55

卅载劬劳,写传奇于太行山;

一心奉献,尽忠诚于中国梦。

李保国坚持三十五年扎根太行山,以山一样的坚韧,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只为富百姓,被乡亲们誉为“太行山上新愚公”。

1981年3月,23岁的李保国刚刚大学毕业留校,就随河北农业大学课题攻关组来到邢台太行山区,再也没有离开。35年间,在“愚公移山”寓言传说地,李保国始终做着两件事:整地、种树。靠着科学和实干,让荒山石地变成良田,让太行果木成林、四季苍翠,让世代贫困的山区人民走向富裕。

太行山,是李保国行走的出发地和终点。

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是李保国在太行山区的第一个家。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土壤瘠薄、干旱缺水、“十年九旱不保收”“年年造林不见林”。

“我是农民的儿子,看不得农民受苦……作为一名党员,有责任、有义务为太行人民脱贫致富做实事。”在太行这片贫穷而光荣的土地上,李保国立下“初心”,开始奋斗。

后来,李保国妻子郭素萍带着两岁的儿子也来到前南峪,岳母跟着进山照看孩子。一家4口挤在山上一间低矮阴暗的平板石头房里,一住多年,直到孩子上学。

多年艰苦的观测、爆破和实验,李保国主持的太行山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术、“太行山高效益绿化配套技术研究”相继获得成功,核桃、苹果和板栗等经济林成活率从10%提高到90%以上,前南峪成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百姓开始过上了好日子。

“我得去别的地方,别的山里了。你知道我的脾气,我是哪儿穷往哪儿钻,哪儿穷往哪儿跑。”李保国这样对前南峪村党支部书记郭成志说。

李保国挥别了奋战十多年的前南峪,赶往下一站。

1996年8月,一场特大暴雨把邢台市内丘县岗底村冲了个精光,他把家搬到了岗底。后来,把将要高考的儿子转到内丘县中学就读。在岗底,他培育出了被评为“中华名果”、北京“奥运专供果品”的富岗苹果。而今,岗底村成为太行山区闻名的“首富村”“小康村”,彻底摘掉了贫困帽子。李保国成了岗底村民心中的“科技财神”“荣誉村民”。

后来,李保国又去了临城凤凰岭,为掌握核桃开花授粉的第一手资料,他在核桃林里从早到晚盯上一个月。

2006年下半年,李保国去位于长野的日本信州大学作访问学者,那里是富士苹果发源地,拥有一流的果树管理技术,他赶紧让人给岗底村技术员杨双奎办理签证到日本学习,所有费用他给掏。

2010年,岗底191名村民通过考试获得果树工证书,成为全国第一个“持证下田”的村庄。这些村民开始走出太行山,当起了老师,在省内外传授果树栽培经验……

“把自己变农民,把农民变自己”——这是李保国感到自己做得最满意的一篇“论文”。

35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生巨变。行走风景,不复往昔。

在高校科研与市场经济结合日益密切、大学教授与“老板”“公司”日渐关联之时,李保国行走如常、心无旁骛,穿行于纷繁嘈杂,不改“农民教授”本色。

“说是李老师来了,还没见着,人就上山了,跑得可快呢,谁都撵不上。穿个运动鞋,穿着大口袋衣服,里头揣着钢锯和剪刀。”……太行百姓眼里的李保国永远如此。

“乡亲们,要是治理失败,我把工资抵押这里”这是李保国用自己身家作承诺、做“抵押”。

李保国课件公开,研究成果公开,邮箱公开,密码公开,谁都能进,人人共享。

报成果,他把助理、学生往前推:“我什么都不要了,以后我就给你们打工……”

几十年过去,李保国从小伙子变成了“老山人”,长年奔波劳累,透支了他的身体,他患了严重的糖尿病、严重疲劳性心脏病,几度突发心梗。他的行走步履越来越沉重。

2016年4月10日,华北大地迎来新的一天。

大清早,李保国的手机照例又响了,太行山区老乡打来的。手机的主人无法接听、断无回音了。35年日夜奔波、辛勤劳作的行者,在太行山上永远消失。

4月12日,成千上万的群众从太行山区、从河北各地赶到保定,送李保国最后一程。他们不想告别,而是唤他回家....。.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