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老有所养”,各地“新招”频出
作者:笑笑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10-17 19:27
践行“老有所养”,各地“新招”频出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题:践行“老有所养”,各地“新招”频出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我国老龄化趋势明显,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4亿,未来10年每年或将有1000万人口迈入老年人行列。如何让“老有所养”的梦想成为现实,一起来看各地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模式的种种“新招”。
敬老+租房:用陪伴“抵”房租
从事物流行业的年轻人陈海珍从未想过,自己会在不到30岁的年纪住进养老院,并在此找到了自在舒适的生活方式。
在浙江杭州,一家名为“阳光家园”的养老院开展了一场“试验”,参与项目的年轻人每月为老人们提供不少于20小时的志愿服务,就能以每月300元的低廉价格住进养老院。陈海珍就是第一批年轻住户之一。
这20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可以是教老人用智能手机、看书读报写字,也可以是就诊陪伴、院内散步等。养老院规定,如果志愿服务时间没有达到20小时,或老人满意度评价不高,可能会被取消准租资格,腾退房源。
“最早想要引入年轻人的初衷,是希望帮助老人建立一个社会支持体系。”阳光家园总经理吴云昉说,“像一个小社会一样,能有不同年龄段的人与老年人接触。”
在吴云昉看来,中国养老现状是仍集中在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医养结合保障建设方面,还没有关注到老年人向往更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诉求,而稳定、长期的陪伴和互动,是他们对志愿服务的普遍需求。
“开源节流”下的农村养老
一条荷塘栈道向四周延展,三五老人在“幸福亭”下小憩,不远处,是一块专门供老人种菜的菜地……
在福建宁德,一家乡村养老院成了附近农村许多老人的新家园。在这里,老人们每个月只需要缴纳300-500元,就可以享受从衣食住行到家庭医生服务等一系列照料。这对于许多家庭困难的农村老人而言,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
每人每个月数百元的费用如何维持一座养老院的运转?该养老院有自己的解决之道。据介绍,为了解决经费问题,幸福院通过争取村民同意,将院子周边的空地开辟给老人耕作,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可以在菜地种植蔬菜,每月能够获得数百元的酬劳,而他们的劳动成果将供应给幸福院,摆上食堂餐桌。
在宁德市蕉城区慈善总会副会长林维基看来,当下,各地的农村养老院,首要解决的是开源节流。“农村多数老人长期从事耕作劳动,在年老后给他们适当的机会从事简单的劳动,既可以活动筋骨,补贴家用,也能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一些老人‘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居家养老尝鲜“一键呼叫”
不少老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年纪大了,子女不在家,独自下楼买个菜都不方便,可如果住到养老院,又觉得有些不适应。
在安徽宣城,有500位老人尝鲜居家养老服务:在家有需要,按个键,就有人来帮你。这种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受到老人们的欢迎。
“确切地说,老人可以按两个键来获取不同帮助。”承办此项服务的负责人丁萍说 “我们会根据老人的情况,在他们家中安装不同的呼叫设备,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但不论是哪种设备,都会拥有红键和绿键。”
在社会学家杨建华看来,智慧养老是一项人性化的工作。在“智慧养老”时代,有关机构对老人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管理,能使更多居家养老的老人得到更专业的服务。
用住房来换养老金
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住在家里,每月就可以领取不低的养老金……在浙江杭州,保险客户陆先生夫妇从杭州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手中就领到了这样一笔特殊的养老保险金。
这个项目被称为“以房养老保险”,它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养老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创新型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简而言之,是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但还能继续住。然后每个月从保险公司领一笔养老金,直到身故,保险公司再处置房子,并扣除相关费用。
这种模式,让那些住着价值较高的房子但收入较低的老人,每月都能获得一笔不菲养老金,从而改善养老生活。
据提供该保险产品的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产品主要优先孤寡失独老人、低收入家庭、高龄老年群体投保。“老年人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时,双方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金额,以抵押房产的评估值为基础,同时考虑房屋折旧、预期增值、预期的老年人平均生存年限等,金额一经确定,不能变更。”
在业内人士看来,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种选择,“以房养老”通过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代理模式,可以增加老年人养老资本,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也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采写记者:唐弢 吴剑锋 鲍晓菁 段菁菁 方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