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利沃夫:前世波兰,今生乌克兰

作者:余梓阳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09-19 17:26

利沃夫:前世波兰,今生乌克兰

多次易主,历经沧桑,这里成了一个浓缩的“小欧洲”

文/马剑

清晨,我被晃晃悠悠的火车送到了乌克兰西部城市利沃夫。

第一次听到利沃夫的名字是在四年前。当时它作为2022年冬奥会申办国,因国内问题主动选择了退出,我在暗自庆幸北京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之余,也记住了这个名字。

走出车站,空荡荡的站前广场上除了出租车司机,几乎看不到任何人。一辆通往老城的有轨电车停靠在广场前,车上除了几个刚下夜班的工人,便只有我和我的背包。

老城还在沉睡当中,日出的几缕光线从道路两侧的枝杈间投射下来。透过略带裂纹的车窗,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风格和古典主义的建筑交错出现,让人眼花缭乱。路边几只鸽子从容而行,显然正享受着清晨时分短暂的宁静。

听当地人说,这里的建筑可追溯到13世纪,在此后几个世纪中,利沃夫在数次战争和入侵中都被奇迹般地放过了,建筑大多被保留了下来,而其他许多乌克兰城市则没有那么幸运。

几百年间,这里曾多次易主,14世纪归波兰管辖,1772年隶属奥地利,1918年又回到波兰,1939年归属乌克兰。历经沧桑,这里成了欧洲建筑博物馆,也享有了“小欧洲”的美誉。

其中不少建筑都是波兰统治时期留下的,只是如今,生活在这里的波兰人已经很少了。在苏联时期,这里曾进行过大规模人口迁徙,原来占人口主体的波兰、德意志居民遭到了驱逐。

如今走在大街上,很容易碰到波兰游客,一来距离近,二来这里可以让他们抚今追昔。“这所餐厅的房子是波兰人建的,那家服装店的房子也是我们建的。”波兰游客会自动地化身导游,自豪地向你讲述这座城市的历史。当介绍到集市广场附近的波兰国王行宫时,便更滔滔不绝了。

拥有600年历史的集市广场是老城的中心,广场中央是市政厅,四周有不少建于不同时期的特色古典建筑,其中便有俄国的彼得大帝住过的房子。广场边的集市上,有小贩在兜售苏联时期的徽章、帽子、手表????如果问价时能说上两三句简单的俄语,优惠一定是免不了的。

我正忙着拍照,突然被人猛地拽了一下,一位身材高大的男子拉着我连着倒退了好几步,紧接着一辆有轨电车擦身而过,与我相距不过几厘米。原来,刚刚我正踩在电车轨道上,没有注意到身后的摇铃声。胖胖的女司机用我听不懂的乌克兰语冲我大声吼叫,神情愤怒。

我惊魂未定地看着电车远去,还未来得及向救命恩人表示感谢,他便消失在人群中了,留下我一个人傻傻站在原地,不知道是该重新思考一下人生,还是该打起精神继续拍照。此时,广场一侧的教堂钟声响起,人们开始向教堂聚集,正好给了我一个安放自己的去处。

这是一座天主教堂,顶部色彩丰富、形态多样的宗教壁画静静地诉说着古老的圣经故事,虔诚的人们或坐或跪,面向十字架喃喃自语。

在以东正教为主的乌克兰,利沃夫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由于波兰、奥地利的长期统治,这座城市的宗教建筑以天主教为主,东正教为辅。细分下去,还有乌克兰东仪天主教、拉丁礼仪的罗马天主教,以及乌克兰自治东正教会、乌克兰东正教会——基辅宗主教区。除此之外,犹太教堂、共济会也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不大的一座老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乌克兰宗教中心。

由于历史原因,在这个国家,乌克兰语与俄语常常并用,而在利沃夫,说乌克兰语的人口比例远高于乌克兰东部或南部城市,这里的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尤为强烈。

广场附近有一家以乌克兰独立军为主题的餐厅。以独立建国为宗旨的乌克兰独立军曾活跃在二战前后,时至今日在这里仍被视为英雄,餐厅生意自然兴隆。

店门并不难找,只要看到一个长满络腮胡、身着军装的守卫便是了。进店之前,顾客要答口令“荣耀归于乌克兰!”才会被放行。我跟随前面的顾客像模像样学了一句,算是蒙混过关。

进门后,通过一段狭长的通道来到地下室。里面灯光幽暗,装修如同游击队木屋,摆放着木桌木椅,餐具皆为铝杯铝盘,别具风情。

菜单备有英文版,我简单点了一份主餐和一些甜点,口味实在谈不上诱人,当然来这里本就不光是为吃。旁边一对年轻情侣正在窃窃私语,来了两个穿军装肩背枪支的士兵,大声向他们宣读着什么,似乎是在控告他们的罪行,随后便将男子带走了。一旁的女友大概心领神会,既不恐慌也不惊奇,而是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的男友被带走,不一会儿便听到了啪啪的“枪响”????而后又有几桌男士遭受了同样的“命运”。大概看我独自一人可怜,我被免于这样的惊魂助兴节目。

集市广场四周最耀眼的明星当属利沃夫歌剧与芭蕾舞剧院。1895年利沃夫高等工业学校校长戈尔戈列夫斯基在众多著名欧洲建筑师中脱颖而出,成为该剧院的设计师。华丽典雅的剧院已成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利沃夫旧城区的标志。

当晚上演的是一部古典芭蕾舞剧,名字记不得了,只记得票价不到人民币20元,感觉自己像是中了大奖,能在如此美轮美奂的建筑里观赏高雅艺术。

坐在我周围的当地人无不是盛装出席,即便是小孩子也会穿上偏大一号的礼服,一本正经地坐在座位上,这让我的冲锋衣显得格格不入,好在当地人对我投来了宽容的微笑。

演出结束后,演员们依次谢幕,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经久不息。那种热情,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愿意相信,那就是最好的艺术。

从剧院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人们开始自娱自乐,有独自飙高音的女歌手,有三三两两跳舞的年轻人。庄严肃穆的建筑退隐于夜色中,广场里尽是人间烟火。

广场旁的小巷里,咖啡馆、酒吧也开始热闹起来。隐隐有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传来,循声过来,一群身穿紧身皮衣的摩托党正在一所教堂边集结,炫酷的打扮极为抢眼。他们悠闲地聊着天,等待着出发。路过的人却视如不见,很少有人投来异样的目光。

直到此刻,我才真正意识到,这里是利沃夫啊,一个多种信仰、多元文化的集散地。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35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