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洋劳模”站上中国电建领奖台
作者:叶知秋 栏目:新闻 来源:中新网 发布时间:2018-03-13 07:02
中新网3月12日电 (王庆凯)2008年5月的一天,本蓬·格萨达萨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从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来到刚刚开工建设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前身)南俄5水电站工作。
一晃十年过去,本蓬·格萨达萨从未后悔过他当初的决定。从46岁到56岁,从南俄5水电站到南欧江梯级水电站,从参与移民搬迁,到负责电力营销,本蓬·格萨达萨把人生最壮阔的岁月,献给了老挝的水电事业,献给了扎根老挝水电资源开发建设的中国企业。
日前,在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2018年工作会议上,和本蓬·格萨达萨一样优秀,5名来自巴基斯坦、尼泊尔、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外籍员工,首次站上了领奖台。
这些受到表彰的优秀外籍员工均来自海外生产一线。他们中有确保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项目安全保卫工作万无一失的法扎勒·拉希姆;有精通尼泊尔语、英语和汉语的希苏巴;有留学于中国厦门大学,礼貌而专业的高效客服,女硕士蓝梅珍。
——“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力量”
南俄5水电站位于老挝北部山区的深沟密林中,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让本地人本蓬·格萨达萨都不由得吸了一口凉气。
“第一次进电建现场,我被车颠簸得都吐出来了。”本蓬·格萨达萨坐在中国电建会议室里向中新网记者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但他的中国同事却早已习以为常。“中国人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他们都很优秀,有韧劲和奉献精神,确定的目标想尽办法完成。”
本蓬·格萨达萨从中国同事身上受到了启示,在负责移民搬迁的过程中,他把自己变成一个“泥腿子”、“铁嘴子”,不仅熟稔国家有关政策,以及水电站建设对于国家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还学会掌握沟通技巧,想尽一切办法为村民解决后顾之忧,最终让移民搬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中国人工作态度和处事方法很好。我一直在学习,加深对中国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以及中国人的思维理念的理解,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开展都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工作有力量。”本蓬·格萨达萨说。
——“与电建结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早在2006年,尼泊尔的希苏巴在阿曼污水处理项目与中国水电结缘。2013年7月,希苏巴听说中国电建要在他的家乡修建水电站,他毅然辞去原来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身上马相迪水电站建设。
当我说这里的薪水只是他从前的三分之一时,他微笑着说“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家庭孩子,比如建设自己的家乡。离开家乡10多年,感觉自己对家人对孩子亏欠太多,这里的收入在当地还是比较高的,更重要的是有时间照顾家庭”。
“中老两国山水相连,老挝水电资源丰富,希望能把老挝建成东南亚蓄电池,这与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这对于曾长期在老挝国家电力公司工作,参与过多个水电站项目的协调工作的本蓬·格萨达萨来说,南欧江梯级电站始终处在他心目中的第一位。
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南欧江梯级电站一期二、五、六级水电站便已投产发电,二期的一、三、四、七级水电站也在去年完成了大江截流,这便是中国电建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结出的硕果。
——“为中国和印尼架一座沟通的桥”
另一位受表彰者,今年25岁的蓝梅珍,是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印尼代表处秘书,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蓝梅珍中学毕业后考入印尼建国大学中文系,正式开始学习中文。
明古鲁2台10万千瓦燃煤电站项目作为中国电建在印尼市场化竞争条件下获得的第一个火电投资项目。中国电建海投公司印尼代表处就负责该公司在印尼区域的业务拓展与执行,以及明古鲁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
作为秘书,蓝梅珍除了负责代表处日常的文件翻译、制作,还要保证公司注册证等各项证明和许可材料到期后及时延期。用她的话说,“工作压力不大但是很繁杂”。
蓝梅珍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较高水平的中文能力,印尼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向领导反映,都会找蓝梅珍做翻译。“代表处的领导和中方员工都很友善,我在这里工作很愉快,我愿意成为中国和印尼沟通交流的桥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