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撒拉尔故里嬗变记:“红色基因”熠熠生辉
作者:夏冰 栏目:新闻 来源:中华网 发布时间:2018-01-24 16:1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中国撒拉尔故里嬗变记:“红色基因”熠熠生辉
中新社青海循化1月18日电 题:中国撒拉尔故里嬗变记:“红色基因”熠熠生辉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在中国西北角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一个小村落,曾尘封于砖瓦块里的“红色基因”,在半个多世纪后仍熠熠生辉。
1939年,西北军阀押解400多名被俘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战士,从西宁出发,到达百公里外黄河岸边的撒拉尔故里。
“他们苦役四年,在方圆五公里的沙滩地上,开垦了1700多亩耕地,夯筑了60处庄廓院,修了一座清真寺,一所小学,还有水渠、水磨、水车和土榨油坊。”红光村党支部书记马乙四夫如数家珍。
“他们背着背篓,去五公里外烧砖、背砖,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丫。”马乙四夫说,至1946年时,军阀已调配贫困人口住进这座当时叫上赞卜乎的村落,纳粮上仓,而西路军战士也已融入当地,或娶妻,或婚嫁。
红光村69岁的撒拉族阿奶马阿乙夏生在军阀公馆,小时被唤“公馆小姐”,她是西路军后人,但记忆模糊,只知“父亲原籍四川,撒拉尔名是马阿里。”
西路军苦心经营,用血泪“浇筑”的秘密在近半个世纪后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村民发现清真寺、庄廓院里,巧妙隐藏着大量工农红军的符号。
步入村里中国唯一红军修建的清真寺红光清真寺,礼拜殿房脊上,镂空的五角星、“工”字和镰刀图案至今清晰可见。殿南面的西路军纪念馆,收藏着几片房屋檐头的瓦当,指甲片大小的五角星亦可辨认。
“没有西路军,就没有我们村。”村民改上赞卜乎村为“红光村”,清真寺也被评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几年前,“村里账上一毛钱也没有”,马乙四夫说,“当时村里土地被征,耕地补偿款也被花销殆尽。”
村里阿爷、阿奶几次登门,请在外闯荡的村首富马乙四夫当“领头羊”。2008年,他担任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提出“党员要拧成一股绳,一年一年干啥,要列个表”。
马乙四夫在村里组织了三期烹饪培训班,一家小两口,丈夫学面匠,媳妇学菜匠,有点本钱,就可以开间牛肉拉面馆,营生最风光时,村里人在中国各地开了六七十家拉面馆。
“阿爷、阿奶们年纪大了,一个个都走了,那段口耳相传的历史,就会慢慢淡忘了。”红光村开始挖掘红色历史,马乙四夫说,“越挖越感动”。
修建红色长廊、水磨坊,征集遗物,汇编史料,2013年,红光村建设新农村,还被认定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如今,走在红光村,撒拉尔风情农家院“遍地开花”。“老班长”农家院主陕红国在陕西开拉面馆挣了钱,回乡创业,“我们主打传统撒拉宴,还有南瓜汤、熬茶、包子、土豆等‘红军宴’,一年也有几万元人民币的收入。”
此外,红光村还育肥牛羊,在黄河库区养殖冷水鱼。如今,村里大部分人家都以汽车代步了。
昔日贫困村嬗变成红色旅游热点。两个月前,沿黄河库区架设的高速公路修到了村门口。村民开始筹划开发土乡土色的旅游纪念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