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活报之以歌,生活亦回之以凝视
作者:白鸽 栏目:新闻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7-07-05 09:45
何烨
每年的高考成绩公布之后,都会有很多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值得关注,比如高考状元的学习秘籍,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预示的人生之路,以及国内两所顶尖高校之间的优秀生源争夺战。每年如此,热闹之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在我们心目中神圣的高等教育只有这些“花边新闻”值得关注?难道那个四十年前回到公众视野,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高考以及高招录取仅仅剩下考生持分待价而沽?而在今年,一位甘肃考生与清华大学之间的故事,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
故事的主人公叫魏祥,一个19岁的甘肃考生,他患有先天性残疾,父亲去世后,是母亲支撑着这个家,支撑着他的生活和学习。今年高考,魏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将被清华大学录取,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情况,他给清华大学写了一封公开求助信,希望学校能提供陋室一间,在他求学期间供母子栖身,以完成他的学业。清华大学及时回应了魏祥的诉求,并愿意为他的生活和学习提供帮助,以“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勉励鼓舞他。
很多人为魏祥叫好,因为这个少年不因贫困而低头,不因残疾而自弃,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回击生活的暴击。鲜花和掌声固然令人心醉神往,但要赢得世俗价值上的成功,他的付出往往残酷到令人难以想象。同样是今年参加高考,北京市今年的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番“大实话”引起了很多争议。他说,现在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了,在城市,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享受的教育资源是得天独厚的,这些是农村地区的孩子很难得到的。没有“何不食肉糜”的傲慢,他触及了一些教育工作的痛点,比如优渥的家境给了一个人更多起跑时的优势。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确实很重要,但也不要忽略一个普通人的努力与付出。每个孩子都不是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的,这就意味着在相同的终点上,一些孩子的付出会更多,从这一点上说,魏祥担当得起清华大学所说:人生实苦,但他对生活也足够相信。
也有很多人为清华大学点赞。作为国内顶尖高校,清华大学见过太多的优秀青年,它给予了每一位优秀学子一视同仁的尊重。从清华大学的回信中,我们可以读出这所百年学府对人文价值的坚守,对美好品质的褒扬,以及对校训的不懈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两种性格特质的体现,刚健与柔顺,既要积极进取,也有守拙淳朴,融合这两种个性特质,正是我们所说的健全人格。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从学校毕业后会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然而无论是取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还是拥有平凡的人生,一个全面的健康的人格都可以让我们在直面生活的种种挑战时,有一种进退有据的能力。这也是我们从魏祥的身上看到的闪光之处:有直面困难的胆识,有求助他人的勇气。
魏祥有他的幸运之处,因为他对生活的相信得到了足够的回应,他对生活报之以歌,而生活亦回以凝视。然而,并不是每一位逆境中的少年都有这样畅通的求助渠道,不是每一个优秀的学生都不会因经济原因辍学,也不是每一位身有残疾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照顾。显然不能通过公开信在媒体上喊话的方式来解决每一位深陷困境的学子的困难,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针对困难学子的救助制度更加迫切,也更加专业。它包括了对贫困学子物质救助的设计,也包括对残疾学子切合实际的帮助,如在大学课程设置中,残疾学生的特教课程、心理辅导。因为与物质救助相比,人文关怀也同等重要,这也是我们对于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丝期待。
可以想象,几十天后魏祥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喜悦,也能想象有了这许多的帮助,他也能在大学顺利完成学业,尽管需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努力。我们更希望更多来自困难家庭的孩子能顺利走进大学校园,迎接他们的是真诚而尊重的目光,他们不会因一时的落后而自卑自弃,也不会因命运的不公而怨天尤人。毕竟,人生之甘苦,如踏过荆棘,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才能成就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