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虎林:“红、绿”旅游独具特色
作者:李陈默 栏目:新闻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5-18 08:32
殷洪亮
提起虎林,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提起北大荒、珍宝岛、《乌苏里船歌》,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1945年8月2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枪在这里悄然而息;1954年,王震将军率十万官兵在这里点燃了军垦拓荒的第一把荒火,百万知识青年也曾在这里挥洒汗水;1969年,震惊中外的珍宝岛战役在这里打响,打出了国威军威,捍卫了民族尊严。虎林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北大荒精神肇始地和珍宝岛精神发祥地。上个世纪6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颂在这里把一曲 《乌苏里船歌》唱红大江南北。
今天的虎林,历经十万转业官兵、百万知识青年和几代虎林人民的战天斗地、辛勤耕耘,已由昔日蔓榛林莽的“北大荒”,华丽变身为闻名遐迩的“北大仓”,先后跻身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明星县、中国绿色稻米强市行列,连续8年蝉联全国产粮大县,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红色文化底蕴厚重
虎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红色文化底蕴厚重。侵华日军地下军事要塞,是二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中苏、中蒙边境秘密修筑的17处筑垒工事之一,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1934年,侵华日军为将虎头建设成为侵略苏联的稳固前沿基地,前后驱使十几万劳工,用了整整6年时间建成。要塞贯穿7座山体,长达数十公里,最深处达70余米,全部为钢筋水泥结构,作战、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其牢固程度、完备程度堪称二战之最。1945年8月26日,在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11天后,才被苏联红军重兵攻克,虎头由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今天的虎头要塞,已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被列入国家抗战纪念设施及遗址名录,成为各国人民缅怀历史、祈盼和平的红色胜地。
珍宝岛战役遗址,沿乌苏里江顺流而下,登山远眺,江中绿翡翠般的元宝形岛屿,就是举世闻名的珍宝岛。在上世纪60年代那场震惊中外的自卫反击战役中,英勇的守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铸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珍宝岛精神,使这个面积仅为0.74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岛驰名中外。如今,岛上硝烟散尽、游人如织,只有“英雄树”、猫耳洞、五代营房仍和守岛战士一起,忠实地见证着宝岛40多年的风雨历程。
休闲度假康养胜地
虎林山水清秀,生态优良,是休闲度假康养胜地。虎林境内天蓝、地净、水清、气爽,保存着三江平原最完整的原始生态系统,有4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31.4%,大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国家二类标准,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年内有望晋升为黑龙江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市。
中俄界江——乌苏里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未被污染的大江河,盛产大马哈、“三花五罗十八子”等40多种名贵北方冷水鱼类。江水幽蓝壮阔、清纯秀丽,岛屿星罗棋布,江鸥翔集,两岸林海浩瀚、树茂泉清。初春四月,冰封蛰伏达五个月之久的乌苏里江,奋然掀裂冰排,声震四野,犹如怒马奔流而下,令人惊心动魄;盛夏时节,乌苏里江宛如闺中处子,碧水如练,波澜不惊,令人驻足忘返;渔汛时节,帆影点点,鸥鸟绕樯,渔歌唱晚,一曲《乌苏里船歌》传唱不衰。现在,观江景、听船歌、品江鱼,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到虎林必享的一道旅游盛宴。乌苏里江对岸就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每天都有双边旅游班车对开,并开通了旅游异地签证业务,从虎林城区出发1小时即可走出国门,尽情领略域外异国风情。
珍宝岛湿地景区,总面积4.45万公顷,是同纬度地区保留最原始、最典型的沼泽生态系统,容纳了三江平原所有的生物物种,被国际湿地保护组织纳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每到秋春两季,烟霞氤氲,云雾缭绕,大气磅礴,壮美天成,无限风光胜似人间天堂,有“世界最美湿地”的盛誉。
(作者系黑龙江省虎林市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