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新闻

京津冀协同创新亟须补足产学研短板

作者:肖鸥    栏目:新闻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7-04-19 09:01

政策解读

本报记者 王晶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产学研将决定该区域协同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赵鹏对本报记者表示。北京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基地,是科技成果最多的城市,天津次之,河北最少。

面对京津冀产学研不平衡的情况,河北应如何发力?赵鹏认为,河北应以产学研为桥梁,以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实施引才借智战略,加强与京津的合作,真正使河北成为京津国家重点大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散地。

产学研要真正突破行政区域惯性制约

京津冀三地科研能力和科技成果量的区域不平衡,为科技成果的跨区域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京津冀地区高新技术成果跨区域转化,都是基于政府的主导,且北京在区域的成果转化交易上处于绝对核心地位。目前,大量的京津科研成果主要是通过搭建的京津冀区域交易平台进行转让,校企合作日益频繁,民间合作初露端倪。

京津冀三地科技服务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京津两市各类中介机构发展速度较快,河北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尤其是评估机构、科技风险投资服务机构等发展滞后。同时,科技中介机构业务领域的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导致信息流通不畅和互相争抢资源的情况,阻碍了区域之间的合作。

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河北要抓住重要机遇,主动出击,与京津两地政府部门共同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规划,要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与经济产业的紧密结合,并且建立统一的监督和管理部门,加强三地在重大科技项目上的深度合作,这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赵鹏建议,要不断出台符合区域特点的功能性措施,在政策上体现新的优惠和扶持;制定促进区域成果和资本的激励政策。

在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方面,赵鹏以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为例对本报记者说,作为一个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产学研、政金介、商贸用资源整合型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在构建“政府+产促会+高校+企业”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承接政府的部分转移职能,助力了京津冀科研成果转化。

除此之外,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北京市科委、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的倡议下,由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河北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河北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26家单位发起成立的京津冀技术转移协同创新联盟,也正在突破原有界限、壁垒,凝聚京津冀三地创新资源,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和对接,并在推动技术转移、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赵鹏还提出,要加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吸引京津两地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同时,基于河北省产学研一体化存在协调机制缺失、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建立利益分配保障长效机制,切实保障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益,充分体现科技成果的价值,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和研发的动力。

在政府层面,则要创新政府引导和支持模式,一方面鼓励产学研联合承担项目,对于产学研联合申报的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另一方面可设立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另外,制定和完善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贴息贷款政策,多渠道吸引资金投入,有效降低产学研活动的成本。

赵鹏建议,京津冀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机构应当从机构间的经验交流到共同运作项目,再到交易规则的逐步融合,稳步提升区域统一市场的作用,走出一条战略协同、区域合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除加强政府间合作外,河北还应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第二平台,发挥好社会组织跨界融合的作用,多渠道吸引京津两地科技成果在冀转化,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上寻求更大突破。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