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关注

长三角城市群培育更高增长极

作者:沐瑶    栏目:关注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6-05-20 10:20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成为国内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初步形成了世界级城市群的规模和布局。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城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宁波、合肥等在区域内地位突出,形成了层次分明的城镇体系。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核心城市上海的3小时经济圈内,核心区城镇化水平超过60%。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了五大任务,排在首位的是打造改革新高地。比如,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成熟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推进金融、土地、产权交易等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开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合作。

    作为长三角的新引擎,上海自贸区挂牌两年多来,没有任何税收优惠,国家也没有给任何资金支持,而是通过简政放权和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红利,目前已开始向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外溢”。

    以贸易监管创新为例,通过智能化管理,车辆通过上海自贸区海关卡口的时间,从6分钟缩短为45秒,每天通车能力提高8倍。在自贸区示范下,2014年9月海关总署启动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改革,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十二城海关如一关”的格局。

    上海自贸区海关工作组负责人张炳政介绍,实施通关一体化改革后,上海自贸区的贸易监管创新在长江经济带复制推广,使得通关成本进一步降低。英特尔的货物从上海转运到成都,只需要2天,这种提速效应有力地带动了长江流域国际贸易发展。

    规划还提出,长三角城市群要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生态,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强化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汽车、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创新,发展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事实上,在上海自贸区,很多企业都是新业态、新技术;浙江省的电子商务行业,给全国都带来了巨大影响。

    统计也显示,2015年长三角产业结构在转型升级中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8∶43.4∶53.8。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高于全国平均2.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稳定在“三、二、一”状态。

    一直以“制造业高地”著称的长三角地区,近年来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产业向长江中上游转移。目前,仅长江中游地区,就设立了安徽皖江、湖南湘南和湖北荆州等三个国家级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与此同时,内陆的企业也希望借助上海这个国际窗口与海外进行互动对接。上海的张江高新区内就有许多来自四川等中西部省份的企业。它们希望借助上海这个平台进行基础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吸引海外投资,而生产制造则放在原籍。

    规划还提到,长三角城市群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要实现规划提到的同城化效应,包括交通在内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必不可少。有统计显示,目前长三角区域的高铁运营里程达3400多公里,加上在建和规划的高铁线路,“十三五”期间长三角的高铁密度将位居世界前列。

    “比基础设施联通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统一。比如生态保护、环境治理,长三角各城市的方式和手段应该是统一的。这种制度层面的合作,对整个长江流域有借鉴意义。”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说。

    事实上,包括长江流域在内,我国很多地区还存在市场壁垒。这个省盖的检疫章,进不了邻省。长三角进一步打破分割壁垒,形成统一的大市场,在长江经济带具有标本意义。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朱民说,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是公共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把部门的信息变成公众的信息,把垄断的信息变成开放的信息,市场反应非常好。如果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政府监管效率。下一步要争取在长江流域跨地区、跨部门的管理信息共享方面走出新路子。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