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专家支招稳企业破解难题
作者:谷小金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6-19 00:09 阅读量:13077
今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释放,就业形势总体稳定。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不过,青年失业率连续5个月上升达到20.8%,创历史新高。
一边是城镇调查失业率呈现下降态势,一边是青年失业率创历史新高。两者缘何背离?政策又将如何应对?《证券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求职难和招工难并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与青年就业岗位特征,以及经济复苏初期企业招工需求有所偏重有关。数据显示,当前制造业仍是吸纳青年就业的主要领域,其中电子制造行业占比最高。不过,今年以来电子制造行业新增岗位不足,一些企业甚至实施裁员。从服务业来看,用工企业往往青睐与岗位所需技能匹配度更高的员工,承担年轻员工培训成本的意愿比较低。综合这些情况,当前正处于青年就业“青黄不接”的阶段,这是青年失业率与整体失业率背离的主要原因。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从青年求职者角度讲,生活成本高、起薪低、工作内容不符合预期等原因降低了青年人群的找工作意愿;从招聘方来说,一些用人单位更青睐于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员。
“一些人是因为不满意工作时长,不希望加班。”一位就职于某玩具店的店员对记者表示,同时,她提到找工作遇阻的原因之一就是工作内容与工作距离不符合期待。
某服装店店员的儿子23岁,目前仍待业在家。谈到他尚未入职的原因,该店员表示:“刚入职工资太低,生活成本高,他不愿意做。”
麦可思研究院6月9日发布《2023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和《2023年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显示,近六成本科生、超八成高职生起薪在6000元以下。据智联招聘调研,今年高校毕业生中无具体打算的“慢就业”群体占比较去年提高3个百分点。
与青年人群“求职难”相对的,是招聘方谨慎的扩招态度和对有经验、有技术人员的偏好。
李先生是某农贸市场的一名管理人员,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这里不招年轻人。年轻人缺乏经验、技术,难以胜任招聘岗位的工作需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认为,2023年经济确实在恢复,但宏观经济的恢复不如预期顺利。这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用工信心不是特别强,同时也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便短期内经济复苏、终端产品需求增加,企业会将其看作短期现象,在增加岗位招聘人数上会采取比较谨慎的扩招态度。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当前就业的总量和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一方面就业岗位的总量较为紧张,竞争激烈,导致青年人就业压力偏大;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青年人“求职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
政策还需加力稳就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总的来看,青年失业率处在高位。从总量看,初步测算,5月份,16岁至24岁城镇青年人总量大概有9600多万。16岁至24岁很多是在校学生未真正进入到劳动力市场,进入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有3300多万,这3300多万当中有2600多万已经找到工作,目前大概有600多万人还在寻找工作。
二季度以来,稳就业政策持续加码。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对吸纳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的,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政策;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60%返还等。
破解青年就业问题,政策还将如何应对?明明建议,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才能扩展就业岗位;二是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稳岗支持和扩岗激励措施,调动企业用人积极性;三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四是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
付一夫表示,破解青年就业难题的关键在于稳企业,具体应从减税降费、发放补贴、减少裁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发力;同时,针对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并支持自主就业,鼓励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等政策制度,以此推动“新个体”经济的茁壮成长,更好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展望未来,王青认为,下半年伴随经济回升动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用工需求全面释放,经济复苏对就业的拉动会传导到青年群体,青年失业率将由升转降。至于青年失业率能否由当前20.0%左右的偏高状态,逐步回落到疫情前12.0%左右的常态水平,则主要取决于后期经济增长强度,行业政策调整,以及青年群体能否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趋势等因素。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