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为何能增进人际与社会和谐?来看首届顺风车法治文化座谈会的深入研讨
作者:肖鸥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23-05-20 15:18 阅读量:11238
经过近十年发展,顺风车已逐渐形成自身独特文化生态,合乘同路人之间平等互助相互尊重,友善,包容,让顺风出行有着区别于商业出行的人文魅力。
无疑,对于顺风车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而言,文化是内驱力,而法治则是重要保障。那么,法律人如何看待顺风车的文化价值?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汇聚更多法律智慧,来更好推动顺风车行业的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呢?
近日,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安全法治发展研究院下设的顺风车法治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并举办首期顺风车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家法官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出版社、经济日报集团《经济》杂志社、《法治时代》、顺风车法治及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嘀嗒出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顺风车法治文化建设方略。同时,与会专家对于顺风车增进人际与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价值,予以高度一致的肯定。
知识产权出版社法律编辑室主任 齐梓伊:
“顺风车是双向奔赴,能重塑人和人的关系”
我对顺风车的理解,不仅是方便快捷又省钱,而且还是人际关系中双向奔赴的缘分,相比之下,其他出行中更多的是单向的、商业的、工具化的关系。
我是顺风车高频用户,从单位到家15公里,每天上下班经常赶上车流高峰,打车成本120元。于是,价格便宜一半的顺风车,成为了我的日常通勤选择。并且,顺风车距离越长,单价越低。
因为搭乘顺风车,在车主引荐下,我招到了一个很好的法律编审,也遇到了很多有趣的车主,了解了各行各业。其实对于开车上下班的人而言,顺路接单补贴用车成本,是非常现实且“双赢”的需求。
法治是一个大前提,保障顺风车存在的合法性,而文化则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悄无声息沁润到每个人的心里,社会的每个角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年搭乘顺风车经历,我感受到了嘀嗒出行的情怀和理想。我非常认同和支持顺风车法治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也愿意持续关注、讲述顺风车文化的故事。
顺风车用户委员会主任 方莉:“人与人之间因为顺风 而有了温度”
我喜欢顺风车,不仅是因为出行成本节约,也不仅因为顺风车真的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更多是在于顺风出行过程中,车主乘客之间的互信和互助。顺风车不是基于商业价值交换,更多是人性关怀。人与人之间因为顺风,而有了温度。顺风车车主和乘客身份是经常变换的,你今天是车主,明天可能就是乘客。
作为顺风车的忠实拥趸,我从近十年前就开始搭乘顺风车,到现在,顺风车平台其实已经形成了很多文化积淀,不仅是车主把空座让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还有绿色低碳的出行氛围,在这样一种大的情怀和背书之下,顺风车的健康发展,作为用户我们是非常希望看到的,期待顺风车行业能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
嘀嗒出行创始人amp;CEO宋中杰:“顺风车增进城市交通和谐与社会和谐”
顺风车自古就有,过去传统顺风车是同事邻里顺路,范围很小。传统模式本身撮合能力也有限,难以形成规模。顺风车能有今天的规模,还是归功于新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让朋友邻里间的撮合,变成一个城市,甚至全国范围内的供需撮合。
相比商业出行,顺风车当前市场规模要小很多,但为何我们对这一业态此有热情呢?首先,城市交通里面临的一大根本挑战就是道路和车辆矛盾,尤其是很多人口密集的中大型城市。而顺风车是以车主自我出行需求为前提,顺路分享座位给同路人,是真正的共享出行,能缓解城市道路拥堵,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缓解停车位等公共资源紧张的情况。事实上,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对于顺风车缓堵减排的价值予以了认可。没有一个出行方式能像顺风车这样,在不增加任何社会成本前提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第二,作为集约出行,顺风车既能满足人们的拥车需求,也能节约出行成本,也能满足很多年轻车主的沟通交流需求。现在购车成本降低了,但养车用车成本更高了,油钱,保养,维修等经济账,以至于很多人有车也不想开。顺风车对于车主乘客双边都是好事,都能省钱。
当下,年轻人依然愿意买车也愿意开顺风车,这既是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表达:追求驾驶乐趣,更愿意拓展人脉和视野;也是基于现实考量:降低用车成本,没有负担、轻松地享受有车生活。
第三,通过顺风车,增进陌生人的互信与社会和谐。顺风车能重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激发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与善意和互助,让人与人之间,让城市都更有温度。通过顺风车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不是那么冷漠,有很多爱心和利他精神在里面,还能激发人们的环保低碳意识。
中国法学会网络信息研究会副会长徐家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在顺风车上得到充分体现”
如今,大城市生活的快节奏,拉大了人与人之间距离,人们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缺乏倾诉和交心的机会,这一定程度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顺风车则互联网科技技术,实现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构架,能很好应对上述方面。比如,邻里之间,陌生人之间的和为贵,在顺风车得到了充分体现。
顺风车行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对促进社会和谐和城市温度的意义,而这是一个长期过程,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也并非单个企业可以完成,需要社会各方来共同推动。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
“顺风车增进人和人关系的价值,值得开拓”
顺风车不单是节约能源,而是更多人性上的分享与升华。相比纯粹商业化的搭乘模式,顺风车车主乘客之间的交流更为多元化,可聊的话题会更多。因为短暂的合乘,车主乘客找到了一些慰藉,增进了人和人关系,这是顺风车人文关怀的表达,也是法治文化议题之下,顺风车值得去开拓的价值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研究室主任谢鸿飞:
顺风车有很多传统文化渊源,关键在一个“和”字
顺风车出行方式,其实有很多传统文化渊源,关键在于一个“和”字,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首先,顺风车车主乘客都是从A点到B点,更容易形成车乘之间的平等交流,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赋能;第二,顺风车在不增加额外车辆基础上满足更多出行需求,有助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降堵减排,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第三,顺风车是资源成本耗费最低的方式,通过共享方式,没有带来任何一方利益减少,而是每一方都有增加。这点非常难得。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法治时代》编委会执行主任、法宣在线总编辑、桂客学院院长、顺风车法律及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 刘桂明:
“法治文化是一种无形力量,牵引顺风车向着正确轨道前行,蔚然成风”
新业态要有新规则,新规则也要有新文化。顺风车基于平等互助的非商业出行,实现了分享资源、帮助他人、节省能源、降低成本和完善管理这五大核心价值,增进了陌生人之间的和谐友善。
同时,顺风车顺应了民众对于更方便、快捷、集约、安全的出行诉求,也实现了高效管理。在此基础上,顺风车逐渐形成了一种平等、包容、诚信、友善的新出行文化,也形成了平台文化中的程序规则文化;管理文化中的公开公正文化;社会文化中的共享共建文化。
我相信,法治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将牵引着顺风车这一新业态向着正确轨道前行,蔚然成风,让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更加顺畅、顺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