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⑤|成都补课:网红城市瞄准“汽车+”
作者:牧晓 栏目:财经 来源:东方财富 发布时间:2022-09-19 22:51 阅读量:5890
新能源产业链逐渐完善,但面对汽车行业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成都并不快。
2021年11月,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推出了《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报告》,对国内十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沿城市的产业发展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今年,21世纪经济报道和汽车之家联手,在去年报告的基础上共同打造了《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将于年底发布报告从去年的10个城市扩大到15个城市,包括4个超一线城市,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完整的一二线城市,既有国内老牌汽车生产基地,也有新兴城市进入新赛道报告的核心数据还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数据,拓展了新能源汽车城市的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点,消费保障等消费数据
在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我们先对15个新能源城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统计在去年报告发布前的大型系列深度预热报告《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基础上,今年的系列报告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
武汉发布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落井下石与奋起直追,中国汽车谷如何跃升为智能汽车谷,北京:上半年缺电,下半年改路,上海:中国汽车发动机决战,广州:千亿汽车城贡献万亿智能汽车城
夜晚,灯光昏暗从地铁二号线惜春路站上车,一路向东约40分钟后到达2号线终点——龙泉驿站——汽车大众,一汽丰田,神龙汽车,沃尔沃等被串珠成一串每年有一百多万辆车从这里开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
为生活而死,努力工作,事实胜于雄辩走进位于成都龙泉驿区的神龙汽车成都工厂生产车间,三魂映入眼帘
这家工厂是DPCA鼎盛时期决定投资建设的,总投资一百二十三亿元2014年成立,2016年完成其技术和质量保证能力在Stellantis集团和世界前10大汽车工厂中排名第一
不到两年时间,神龙汽车成都工厂完成签约投产,曾经的神龙速度也成为成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写照可是,与其悠久的历史相比,成都的汽车工业起步并不算早
90年代初,中国西南汽车工业重镇重庆也隶属于四川省得益于重庆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四川汽车工业开始腾飞鼎盛时期,四川汽车工业产值一度位居全国第四,四川汽车工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一定的品牌效应
此时,成都也涌现出夜明珠等自主品牌,其中迪达,野马等厂商也引起了国内SUV的第一轮热潮但是四川省一直把汽车产业放在重庆,成都的汽车产业发展缓慢
直到1997年,直辖市重庆夺走了全省近80%的汽车产值,四川汽车工业一落千丈。
此时,为了加快汽车产业的培育,四川省开始大力发展汽车产业,并以成都为产业发展中心由于缺乏长安,一汽,BAIC等龙头企业,成渝在发展汽车产业的过程中,创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入驻,形成了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
伴随着2009年一汽大众的到来,成都汽车产业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吉利,沃尔沃,神龙汽车,柯灵,吉星等品牌相继被欢迎投资建厂。
以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要载体,最近几年来,成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21年底,成都已聚集33家国际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解放,东风神龙,四川纪灵,沃尔沃等,其中乘用车生产企业7家,货车生产企业3家,乘用车生产企业5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8家,生产能力200万辆
同时,成都还吸引了美国强生,德国博世,加拿大麦格纳,法国Pio等近千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他们的产品涵盖底盘,车桥,车身,内外饰件,汽车仪表,汽车电子等领域,涉及107大类220种汽车零部件
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成都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62家,比2016年增加191家2021年,成都汽车产业实现产量103.4万辆,位居全国第八,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2万辆,同比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00亿元,同比增长7.6%
首先,与邻近的重庆,北上广,长春等产业基地相比,成都汽车企业总部缺失,汽车企业带动效应仍需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相对薄弱,汽车产业零部件本地匹配率低,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小,传统汽车龙头企业转型缓慢,纯电动汽车龙头企业缺失与其他城市相比,市场主流车型比例有待提高,三是新能源汽车对私人消费和公共领域的渗透率不高,应用环境和配套体系有待加强,最后,产业创新要素不够集中,缺乏国家R&D平台和检验检测机构
但是成都不想错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产业的机会,现在正在奋力追赶。
今年5月,成都市经信局发布《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结合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为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此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聚焦成都智造,将汽车产业打造为千亿级产业集群。
可是,无论在新企业的引进上,还是相关政策的制定上,成都虽然在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补课,但要打造完整的汽车产业链,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时间投入。
成都,此刻,无疑需要跑得更快。
从成都造到成都造,网络名人城加速补课。
如果说过去十年,成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在于速度,那么,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新十年,成都以汽车+为目标,聚焦未来前沿技术,布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等15条新赛道,打造碳中和先锋城市,制定规划,攻关技术,联合建立技术创新中心。
2018年10月,《成都绿色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布,提出推动绿色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圈,加快成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规划,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能达到100万辆,产量5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产业结构方面,力争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产能达到95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45万辆,高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达到25%以上。
2022年,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结合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重点方向,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上,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初步建成了两线三纵,三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2018年,华鼎国联动力电池产业化基地开工建设,总投资100亿元,分四期建设建设年产100亿瓦时动力电池,年产5万吨电池材料的生产基地,2021年5月,总投资280亿元的AVIC锂电池和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签约拟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R&D中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销售基地,设立华西总部和电池工程与先进技术研究院,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落户,打造AVIC锂电华西产业集群
日前,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在成都经开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50GWh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成都锂电池规划产能超过200GWh,占整个西南地区的45.7%超过全国产能的20%,是西南地区锂电池产能最大的地区之一
此外,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成都除了引进易华通外,还出台了促进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设了3个加氢站,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370辆。
依托这些优势,成都规划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整车年产量达到300万辆,年产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15万辆,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35万辆。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新能源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但面对汽车行业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成都的步伐并不快。
今年3月,成都市经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智能网联汽车路测车牌的车辆只有12辆,目前,第一,第二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仅开通161.845km,第三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共计约127.4km,刚刚通过专家评估,尚未开通。
政策方面,目前只有《成都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成都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领域的布局,无论从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区域和测试道路范围,自动驾驶企业数量,测试车辆规模,政策法规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
可是,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智能化,电动化进程的加快,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汽车工业重镇,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日前,《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对成渝城市经济圈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做出了全面规划要求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为重点,建设高水平的汽车产业R&D和制造业基地
《方案》要求成渝两地汽车产业协同发展通过联合研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共同打造车联网,路路协同等应用场景,共同推进氢燃料应用示范,共同促进两地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的匹配和互供到2025年,力争两地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工业产值突破6000亿元,将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R&D,制造和供应地
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成都市民偏爱汽车。
一个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当地新能源汽车消费氛围的加持。
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和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成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在全国名列前茅。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末,成都常住人口2119.2万人,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是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规模超过2000万的超大型城市。
不仅人口规模高,成都常住人口增量仍保持快速发展,2021年比2020年增长1.2%,增量24.5万人,居全国城市第二。
从消费能力来看,2021年成都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增长8.7%其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水平,增速略低于全国水平收入的增长也带来了消费能力的提升2021年,成都人均消费支出20460元,较2020年增长10.6%,消费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汽车保有量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成都汽车保有量达589.6万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278辆,领先于全国水平,但在15个城市中处于中下游,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1万辆,每千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15辆,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成都虽然和一线城市差距很大,但是发展很快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成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7.1万辆,较2021年同期增长182%,远超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增速,同时跃居全国城市新能源销量第四位,仅次于深圳,上海,杭州。
成都的新能源普及率也从2021年的9%快速攀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7%,普及率也名列前茅可见,成都新能源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但由于成都不限购,相对于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密集政策,成都对于私人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力度并不算太大。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基于从补车到补车的政策导向,成都更加注重充电设施和配套运营的支持。
2022年7月,《成都市优化交通结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优化交通结构,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显示,截至2021年底,成都已建成充电桩6.1万个,充换电站1413个,加氢站3个,居中西部首位。
2022年,《成都市2022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成都市十五新增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成都市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等多个文件相继出台,从充电桩,加氢站布局,建设补贴等方面支持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
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以及成都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成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还在不断上升据汽车之家平台数据分析,成都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为0.93,成都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度处于较高水平,新能耗购买指数为0.59,高关注需要转化为高购买
2022年上半年成都新能源销售品牌以中国品牌和新动力品牌为主,占比接近90%而中国品牌的比例仅为53%,明显低于全国水平,造车新势力品牌占比36%,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特斯拉贡献最高,蔚来,小鹏,理想也进入销量前十
但厂家销量成都严重,比亚迪一骑绝尘,半年销量1.5万,遥遥领先其他厂家,特斯拉排名第二,销量逼近1万辆,其他品牌的销量都在5000以内。
从体型来看,成都新能源用户明显偏爱轿车,占比57%,与全国水平相当从不同层次的市场来看,成都用户对轿车和SUV的需求明显不同轿车中,紧凑型车的偏好度较高,而SUV则偏好中等尺寸或更大车身尺寸的产品
新能源汽车的整体趋势和未来的销售空间也让更多的经销商积极涌入据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统计,成都地区共有636家经销商,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为92%,领先于全国89%的新能源经销商覆盖率但与武汉,上海,北京,重庆,广州相比,成都的经销商规模仍然较小
此外,与小米登陆北京,上海控股特斯拉,合富赢蔚来,杭州押宝零跑,小鹏广汽重仓不同,缺乏新能源领域明星企业的成都需要加快追赶速度。
不过成都的优势也很明显中国汽车市场大,潜力大,但东西部市场分布不均东部市场已经处于高存量低增量的成熟阶段,但西部市场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成都作为全国第二大城市,汽车产业基础雄厚,有市场需求,有政策支持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成都作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城市,也有望乘着智能电动车的东风,与重庆优势互补,迎来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