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网红手工耿背后的多样化乡村

作者:余梓阳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12-26 10:38   阅读量:9515   

在农村网红中,声名在外的除了李子柒,还有一位是手工耿。他真名叫耿帅,是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杨村人。他的硬核手工制品处在有用和无用的边缘,他带有保定口音的解说一本正经又有些无厘头,尤其是220斤的他像超级马里奥穿着背带裤试验作品效果时,有时有效,有时垮掉……因此他的视频里充满了张力,有创意又搞笑,吸引了众多网友喜爱,目前在快手收获370万粉丝,在抖音有248万粉丝,微博有173万粉丝。

除了这种张力,作为农村网红手作人,他的吸引力在哪?

首先,他是一个生活改良家。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不便捷或者不省力之处,手工耿会将其作为创作的灵感而解决这些小困扰。如为了解决对着垃圾桶吃西瓜的尴尬,他造了可以接西瓜汁、盛放西瓜籽的西瓜接汁器;为了跑步减肥并强力督促自己,他造了牢笼式的“破釜沉舟跑步机”,定时以后跑不到点不能出来;在工地打工时,他看到铺地砖的师傅总是蹲坐在一只脚的脚后跟上,铺一块挪一步,于是他发明了套在脚上的“便鞋小板凳”……其实我们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同款小困扰,但是他动手做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却什么也没做,很多观众会因此喜欢他的发明以及他的生活态度。但是,这些神器又不是那么实用,所以他造的“废物”又从“神坛”上掉下来。于是他的作品总在神器、废物、艺术品之间流转,从而让观众看到了他的有趣。

其次,他的手工制品——“无用良品”,引起了大家对于有用还是无用的讨论。很多人评论他“除了正事,什么都干”“耿哥出品,必属废品”。手工耿对自己作品有用与否有自己的解释,“猛一看觉得有用,再看好像又没用,继续看似乎又有用。”在《华盛顿邮报》的一篇采访里手工耿说:“很多人说我的发明是没有用的,但是我认为有用有两个方面:实用性和趣味性。”其实,当我们只用“实用性”去衡量一个农民的发明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了他的作品的艺术性。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只不过他用有趣的方式使这些艺术品来源于生活,又“偏离”了生活。

这种“无用之用”可以让我们将其视为一位有创造性的农民艺术家。对于中国农民的创造性已经有很多讨论,而且往往会有两个方向的争论:一是认为中国儒家传统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士农工商的等级中,只有考取功名才是正途。而且,中国农民是有高度实用主义的,无法快速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发明都被斥为奇技淫巧。另一个方向则认为,中国有很多草根发明家,而且有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等伟大发明传统的文明激励了一批喜欢发明创造的达人。从宏观上说,这些源源不断的创造性也促使中国成为一个大国。

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论述,因为即便是在“农”的领域中,农民的智慧体现在种养等每个领域的细节中。而且在社会等级被打破的当代社会,农民的创造性可以“肆无忌惮”地释放出来。

再其次,手工耿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多样性的农村。对于农村的业态,很多人脑中只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的刻板印象,而忽略了传统农村是一个有木匠、铁匠、教书先生、屠夫等等百种“职业”的“生态系统”。手工耿一家从父亲那代就是焊工,父亲做了30多年。父亲和弟弟都在外边打工,他是从18岁开始辗转几个城市,像绝大多数打工者一样,从事装水暖、烫房顶等工种,做“城市的流动建设者”。后来他看到有人用废铁做的手枪装饰品在网上售价两千多,本来手巧的他做了个螺母加特林机枪。看起来机械感、金属感很强,但是要在枪筒里装弹弓才能进行最原始的“射击”,这种反差萌让他在网上崭露头角。火了以后,他把父亲和弟弟叫回来做“返乡青年”,共同打造“手工耿”的品牌。

通过手工耿返乡“重操旧业”而火,我们或可从中得到一些关于农村的产业如何发展的启示。所谓产业兴旺不仅仅是某个龙头产业的发展,还指传统技艺的百业振兴。在这个意义上,手工耿作为一个传统农村“手艺人”,为村庄,至少为他们家这个北方农家小院带来了活力。同时,他的祖传手艺又与互联网产生了碰撞,在新旧碰撞中,为产业振兴提供了新的可能。

当下,农村网红早已不再只是喊麦、社会摇和杀马特了,“野生”网红们正在以美的、巧的、有趣的等多种形式迸发出非凡力量。但是,手工耿和大多数创意性网红一样,也会面临灵感枯竭、粉丝催更、流量变现等困境。他们值得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