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区块链概念又火了多少A股是冲着热度来的?

作者:张璠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10-29 11:15   阅读量:10713   

在重大政策利好下,区块链成为了眼下资本市场的“宠儿”

10月28日本周首个交易日,A股大盘放量上行,三大指数计提收涨,创业板涨近2%。受消息面利好,区块链概念股出现井喷行情。统计数据显示,区块链概念大涨8.63%,172只成分股中,有118只涨停。

受区块链概念行情火爆带动,软件服务、IT、互联网等板块涨幅均超5%。

区块链的关注度骤然升温,引来不少上市公司纷纷自称涉足区块链业务。

业内人士及多位专家向记者表示,区块链做为一种技术,从政府政策引导来看,更加鼓励企业对区块链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且该技术确能推动许多行业的发展,如信用体系、能源、新消费等等。

不过,上述人士也指出,眼下投资更多是炒作概念和题材,中长期更应该关注具备相关技术上市企业的基本面。同时,区块链从概念到现实应用场景的落地;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并革新;监管体系的成熟度等方面,还有较长时间的试错期,期间的困难和阻力不会小。

警惕“蹭热点”公司

“目前,区块链关键点是技术成熟度。国内具备区块链相关的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不少上市公司仅仅是把区块链概念注入后,有助于其在市场上讲故事,只是把区块链用作市值‘管理’的一项工具。从今天的整体表现来看,市场对于区块链有一定的高估,有一定的泡沫。”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副秘书长、中经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陈端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已备案的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背后主体企业的注册时间集中在2013年至今,此后企业数量增速呈小幅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3~2015年间,增速逐年提高,随后两年增速有所回落,但自2017年始,增速再次攀升。2018年,增速高达45.6%。

记者注意到,自政策利好以来,不少上市公司蹭区块链热点的速度令人目不暇接。据不完全统计,互动易平台显示,至少有近17家公司回复称相关业务涉足区块链,其中大部分此前从未涉足过该行业。

事实上,多家区块链概念股的半年报中,并未提及相关业务。

以美盈森(002303.SZ)为例,公司在深交所互动易回复“公司参股的浙江甲骨文超级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骨文科技”)旗下核心产品“两个平台一个载体”:分别为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架构的“超级码PaaS开放平台”和“超级农业大脑云平台”,以及“一物一码”产品身份证的应用载体。”

另外,自今年以来,市场热点概念的工业大麻、人造肉概念,美盈森均表示在相关领域有所涉足。10月28日,美盈森股价涨停,收报6元/股。同日傍晚,深交所关注函火速下发,要求说明公司主营业务说明公司涉足区块链行业的必要性;工业大麻麻籽加工的人造肉产品品鉴会涉及的小批量试验产品的生产与发布是否已取得必要的审批文件,公司是否存在主动迎合市场热点炒作公司股价的情形。

也有上市公司自称已有涉及区块链的关联交易产生,并取得相关专利。金运激光(300220.SZ)互动平台称,公司结合无人零售终端在IP衍生品行业的应用,创新的将区块链和无人零售进行有效的结合并取得了多项专利。现阶段公司外销的无人零售终端和记账器都具备区块链记账和智能合约分配功能。金块链公司和公司发生的699.19万元的关联交易为公司向金块链公司销售的区块链无人零售终端设备收入。

区块链是技术,而非产业

“区块链行业发起之初受到资本过度,甚至高于其价值本身的行业,大量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资本的注入使得行业形成一定泡沫,到2018年末,资本和行业渐渐回归理性。”一位区块链领域专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区块链其实并不能算是一种完全的新技术,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是这种思维方式用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表达了出来。目前区块链在国内已有的试点运用领域包括农业绿色产品、信息认证方面,学历信息认证、公民房产的认证等。再者,如何解决能源问题,现有的最前沿的理论,用区块链的思维编程出来就是所谓的“区块链+能源”解决方案。”该专业人士补充道。

但需要明确的是,前述区块链专家陈端指出,区块链作为底层的一项技术,不是产业,更不能独立存在的,该技术只有结合5G、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新兴技术和传统产业的交融后,才能逐步展现其影响力。

“我认为,放眼10年期,区块链是革新技术,会让传统行业、5G、大数据、VR等领域更具创新活力。但到商用场景落地仍是假以时日,“陈端表示,”国家对于区块链的态度非常清晰,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是突破口,而非一切。眼下,一个底层技术被资本市场作为概念如此热炒有点过了,因为底层的技术作用需要很多其他因素支撑。“

她还认为,区块链的监管有趋严的态势,虽然整体监管理念、规则、技术手段监控等方面,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但对于监管层推进包容性创新的态度值得支持和肯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