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要开准“药方”内外兼修

作者:沐瑶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9-03-09 14:31   阅读量:8227   

对于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用了一整段内容来阐述:“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投放机制,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数量和价格手段,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精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不能让资金空转或脱实向虚。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释放的资金全部用于民营和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大型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鼓励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

从世界范围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普遍性。在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还具有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源自于我国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市场结构,而破解之道则在于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一种表现: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能够获得超额信贷配置;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则信贷不足。国有企业常可获得财政支持,有政府做隐形担保,对银行来说具有较高信用资质,可以从银行获得高于其正常需求的信贷资源;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抵质押不充足,信用资质不高,即使愿意付出较高风险溢价,也较难从银行获得所需的信贷资源。获得超额信贷资源的国有企业通过诸多“金融创新”,如“非标”业务、“影子银行”业务等将多余信贷资源转移给民营企业,进一步提升了后者的融资成本,同时,链条延长、嵌套增多也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

融资难融资贵的实质影响就是民营企业在金融市场上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供给。这一问题的根源既有制度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制度的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融资结构仍以商业银行,尤其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当小微企业无法从银行获得间接融资时,缺乏足够数量的小型专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弥补这一融资缺口,也没有较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获取直接融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具有市场合理性的一面。小微企业规模小、抵押不充足、财务信息不透明、经营风险大,在金融市场上需付出较高的风险溢价;而其融资需求呈现单笔规模小、频率高等特征,银行对其展业的成本高,具有风险厌恶型的商业银行内在地排斥具有高风险的小微企业。

政府不可谓不重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工作报告》用一整段篇幅表述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措施,包括定向降准、引导信贷投放、加强银行内部激励考核等。毫无疑问,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并未直击问题痛点,可能会出现事与政策违的情况。这是因为,在现阶段“去杠杆”、“防风险”的要求下,银行面临诸多监管约束,避免产生不良贷款是其内在要求,也是其行业特征。强令银行定向给民营企业放贷,信贷传导机制不够精准,也不符合银行自身风险偏好和外部监管要求。

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开准“药方”,内外兼修、标本兼治。长期看,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持续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银行业市场主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宽小微企业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渠道。现阶段,针对小微企业资信不足的问题,可借政府之手成立增信担保公司,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帮助其获得银行贷款。这也符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政策导向。同时,小微企业也要做好内功,不断提升自身经营能力、完善标准化财务信息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