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需从“内部挖潜”
作者:余梓阳 栏目:财经 来源: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8-05-11 18:34 阅读量:12688
(上接A1版)
43岁的马会锋是从洛南穷山村里走出去的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当了20年的老师后,2017年回乡创业。“我也是偶然的机会,发现家乡的气候特别适合种植朝天椒,这里早晚温差大、农害少。”马会锋说,“看着当地的农民种小麦,一亩地的年收入只有七八百块钱,感觉他们非常辛苦,如果自己能带动他们增收,也算是对家乡的回报。”
如今,马会锋的朝天椒示范园基地已经是苏陕协作的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苏陕协作资金支持了30万;2018年,这个数字增加到500万,不过是以村集体经济入股的形式。“一亩朝天椒的年收入能达到4000元,农民当然愿意种。今天,这个项目预计带动贫困户789户2493人脱贫。”当地的村干部说。
启示:来洛南挂职副县长之前,刘群是江宁农工委的干部,对于农业有一定的了解。除了重点扶持马会锋的朝天椒项目,刘群还为何海燕的黄花菜项目争取到苏陕协作资金。“这两个项目有共同的特点,都是新型职业农民作为致富带头人。”刘群告诉记者,“马会锋的企业已经和西北农大对接,并且开出高薪,目前已经有15个本科生毕业后回来到他的公司。这样有想法的人才,我们就应该扶持,才能带动更多的农民脱贫。”
【扶贫要接地气】
小木耳建成大项目 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案例:高淳区对口的柞水县青山绿水,可谓处处即风景。但是把农产品的种植培育成一处风景,并且带动了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这样的做法着实有几分新意。
柞水因盛产木耳的最佳适生树种柞树而得名,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木耳产业也因此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在柞水的西川村,一座木耳小镇正拔地而起。当地干部介绍,2017年开工建设以来,已经投入苏陕协作资金80万元,木耳小镇全面建成提升后,通过“赏木耳景、看木耳戏、听木耳歌、吃木耳宴、品木耳情”系列产品,全链条形成农旅文创综合业态。目前已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带动周边250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
在吊带木耳的大棚区,记者看到,一个个圆柱形的木头上长满了木耳,串成一条,好似一盏盏黑白相间的灯笼,挂在大棚内的柱子上,景致颇为壮观。贫困户储成有告诉记者:“我们家是因残致贫,家里四口人,承包了半个大棚,预计年收益大概在12000元,现在不用跑远,我们这一户就能基本脱贫。”
启示:杨宏玉目前在柞水担任副县长,来挂职后的半年间,他和同事就将柞水9个镇办81个社区所有的重点项目都跑下来了。杨宏玉告诉记者,“扶贫要接地气,木耳既然是柞水的主导产业,就应该继续做大做强,今年我们将继续投入苏陕协作资金实施‘1153’木耳发展战略,种植1万亩1亿袋,年产量5000吨,实现产值3亿元。同时,把贫困户镶嵌到木耳产业上,带动他们脱贫。”
本报记者 李都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