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如织莼鲈味,胡不归?
作者:子墨 栏目:财经 来源:搜狐 发布时间:2018-03-26 09:30 阅读量:16917
原标题:草木如织 | 莼鲈味,胡不归?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
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
捱不明的更漏。
噫!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
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摘自《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题解】
这是一首爱情的颂歌。首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点出全曲的爱情主题。以下用一连串排比句表现热恋中的青年人为爱情而苦恼的情景。“开不完”、“睡不稳”二句以春秋景色的代换写痛苦的年复一年;“忘不了”等五句详写因爱而引起新仇旧恨,食不下咽,镜容消瘦。结句又用青山隐隐、绿水悠悠比喻爱情之难以割舍。
【注释】
1、玉粒:粟之类的谷物,出自南朝·梁简文帝《序》。
2、金莼(音“纯”):即莼菜,睡莲科植物,水生,嫩叶可供食,味美,盛产于江浙一带。晋代张翰曾见秋风起而思食吴中莼羹、鲈鱼脍,便弃官还家。
3、菱花镜:即镜子。古代铜镜映日则发光,影如菱花,故名。《埤雅·释草》:“旧说,镜谓之菱华(花),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
4、捱不明:等待不到天亮。
5、更漏:古代夜间报时用具。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照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
每当我耳边回响起电视剧《红楼梦》里的《红豆词》,且不提原意中宝玉对林黛玉刻骨铭心的相思之痛,单是对这贵族生活里的“玉粒金莼”,就让初中时看《红楼梦》原著的我浮想联翩。
吃起来那样滑润、入口似无的莼菜——我常想那样温柔的莼菜飘在湖里一定是一种别样的韵致。柔情都是欲说还羞的。
提起莼菜,很多人可能从没有听过,但是在江南,这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水生植物。
莼菜品性
天生自带三分傲娇
莼菜是一种睡莲科的水生植物,即便在南方,分布也算不上广泛,仅在杭州西湖和苏州太湖等地常见。
莼菜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 只在15°到30°的水中生长,但凡离开这个温度区间就会停止;而且如果水质遭到一点污染,莼菜就会大面积的死去。
真是天生自带三分傲娇属性,莼菜也因此从明朝万历年间就被列为贡品。要想吃到它,还要地方官吏快马加鞭送到京城。
可能是因为食材本身来之不易,在做法上就特别平易近人。我喝到的莼菜汤朴素的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道用珍贵食材做的的名菜。不需要任何复杂的步骤和调料,莼菜焯水,加盐,即成汤食;再讲究一点的,还会切上点极细的火腿丝吊出鲜味。
于我而言,莼菜最奇妙之处不是它的味道,而是口感。莼菜本身并没有什么味道,叶圣陶这个常能吃到莼菜的苏州人说它是“无味之味”。
看起来很简单的叶子竟能吃出复杂的口感:入口是滑滑的,嚼起来却又有点脆生。味道虽然至清至淡,可是也不觉得单调。吃第一口的时候我就在脑海里搜索着有什么食物跟它是口感相似的。
汪曾祺曾写过南方的冬苋菜跟莼菜的口感很像,吃到嘴里都很滑。可是我没吃过冬苋菜,最多只想到了一个木耳菜。
莼菜的滑是因为连叶带茎都被一种凝冻式的果胶包裹着,夹起来细细看,就能看到透明而均匀的粘液裹满了整个莼菜,这又让我想到了秋葵。
做好的莼菜汤看上去没有新鲜的莼菜那么婀娜,叶子边都是卷曲起来的,乍一看倒有点像大号的茶叶。我喝到的莼菜汤颜色也不鲜绿,有点发暗。这大概是因为莼菜含有单宁,遇铁锅烹制会发黑。
莼菜之手
采莼:一项高强度的工作
太湖采莼工纪实
采摘莼菜是一项劳动强度很高的工作,需要一艘小船,而采莼工只能蹲在船里。
因为莼菜的茎叶十分脆弱,船桨来回搅动会破坏茎叶,因此采莼工得用双手慢慢划着船移动到它们边上,而后俯卧船头把手伸进水里,一针针、一叶叶地细心采摘。
采莼者
莼菜滑滑腻腻,因此采莼菜有难度,出手要准而快,一片片掐下嫩芽,就这样一采就一天,那双始终浸在水里的手被泡得发白。
而新鲜莼菜采集后只能存活 20 个小时左右,所以很是珍贵。
所谓田园的古画,莼菜新长的河边,有一双温柔的手正在采集,这是轻松清澈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并不以为只有诗性才能到达,每个人都是能到达的吧!
莼鲈之思
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莼菜、冬苋菜、木耳菜和秋葵都统统属于葵类,不知道其他我叫不上名字的葵类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粘液。
汪曾祺早先曾为汉乐府的《十五从军征》落泪,但是始终没想通十五岁出征,八十岁归乡的老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的“葵”为何物——葵是向日葵吗?这怎么能用来做羹汤呢?
馋人不愧是馋人,为了这么一个小小的疑问,汪老头儿历尽周折,最后终于搞明白了这首两千多年前的诗作里提到的“葵”就是跟莼菜口感很像的冬苋菜。
不管是莼菜还是冬苋菜,最有意思的是这些简单的“野菜”或者“水草”却常能勾起古人的乡愁。
吴人嗜好莼菜。西湖莼菜羹、西湖银鱼莼菜汤等菜品,皆是有名的江南菜。
这是会让漂泊异乡的江南游子一想起那味道来,就要感叹“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
西湖莼菜汤
自古以来,“莼鲈”并肩为江南美食的意象载体,不断撩拨着远行的江南人怀乡之幽思。
据《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欧阳询行书《张翰帖》(唐)
张翰,字季鹰,吴江人。齐王司马囧执政时期,征召张翰出来做官,为大司马东曹掾。
张翰一日见秋风起,便想到故乡吴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慨然叹道:“人生最宝贵的是可以心意顺遂,怎能一直羁旅做官,以求取名升爵位呢?”于是就挥挥衣袖,辞官回江南老家了。
不久,齐王司马囧兵败,张翰得以幸免于难。当时很多人认为,张翰的弃官,是看到了司马氏失势的前兆。
而我更愿意认为,对自由与旷达的追求是张翰与生俱来的禀赋。红尘扰扰,与他只是樊笼,他不愿被名缰利锁束缚自己的心意与本性。
时人问张翰:“你此时弃官,可一时生活得快乐,难道你没有想过百年之后的名声会如何吗?”
张翰回道:“百年之后的名声,还不如现在我手头的一盏淡酒。”
世人所汲汲追求的,于他只是过眼云烟。他所牵系于心、魂牵梦绕的,不过是故土江南风日里的一杯薄酒、一碗莼菜羹。
因思乡,怀念舌尖上的故土滋味,而放弃功名利禄、回归故乡。这故事被传为后市美谈,“莼鲈之思”也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还有一则故事,也是关于莼菜。
《世说新语·言语篇》记载,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西晋时,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陆机在京师洛阳做官。有一日,到侍中王济家中赴宴。
王济捻着胡须,不乏得意之情地指着面前桌上摆着的几斛羊酪,问陆机:“你们江东有什么风物,能与这羊酪相媲美?”
陆机的回答可谓不卑不亢,他说:“我们那里千里湖出产的莼羹,不必放盐豉,就可与羊酪一样美味了。”
莼菜鲈鱼烩
中土的“莼鲈之思”,在唐代时传到了当时平安朝的日本。这莼鲈之思于是便也染上了和风和味。
平安朝的国君嵯峨天皇,拟张志和的《渔夫词》,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
吃罢了鲈鱼和莼菜羹,在月下走,是要高兴得唱起歌来的。
在这后现代的石头森林中,我闭上眼睛想象“双桨莼波,一蓑烟雨”梦境中江南的景色。
黄昏之时那一点怅惘的愁怀,在生满青青莼菜的江南烟水上,一点点蔓延开来……
(完)
莼菜
多年生水草,浮于水面。
叶子椭圆形,开暗红色花。
茎和叶背面都有黏液,可食。
《齐民要术》称“芽羮之菜,莼为第一”。
与鲈鱼、茭白并称“江南三大名菜”。
历朝历代皆为最佳食品进贡。
文章来源:选编自豆瓣网《莼菜:为了吃着口水草,连官也可以不做。》2017年5月1日;《草木有本心:诗经植物札记》(宁以安著,2014年3月出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