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热线 | 助力西部开发,关注西部民生! |
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西部热线 > 财经

康得新:创新闯市场带领中国新材料逆袭

作者:苏婉蓉    栏目:财经    来源:西部热线    发布时间:2016-08-31 04:09   阅读量:6115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马书平 任玮邹明仲)预涂膜、光学膜、碳纤维……在新材料领域,从国内市场一片空白、高端进口受制于人到自主研发,赶超国外并逐步引领全球,康得新公司交出了一份令人欣喜的答卷。持续创新使其创造了市值6年翻30倍的发展“奇迹”,成为拥有先进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等核心产业板块的国际化平台企业。康得新的成功,或许为中国制造业走向“工业4.0”提供了一种可供研究的样本。

从追赶到超越:中国新材料站起来了

炫彩亮丽的杂志封面、精美防水的化妆品外包装,都离不开一种叫预涂膜的产品。而受制于在材料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无法自行生产预涂膜。

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自主研发预涂膜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的企业。1988年,北京曙光电机厂(原航空部125厂)5名科技人员下海筹建康得公司。2001年,康得新在康得集团成立,定位于做基于先进高分子材料的国际领先企业。

“为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康得新与美国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但合作方毁约把康得新撂在了半路上。”康得集团董事长钟玉说。

不甘受制于人的康得新决定自力更生,用3年时间突破种种困难,深入进行原材料工艺配方、工艺参数改进和设备技改等各方面的研究开发,终于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预涂膜产品。

“从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到全面赶超国外,康得新已经成为预涂膜行业的全球领导者。”但是,钟玉也清醒地认识到,预涂膜行业未持续发展空间有限,必须寻找新的蓝海。

这一次,康得新把目标锁定在光学膜领域。中国是显示产品应用大国,广泛应用于显示产品的光学膜每年进口总额上千亿。然而,2011年以前,这块市场仍然被美日韩台企业垄断。

光学膜进口替代势在必行。为了抢占先机,康得新在上市前几年就进行潜心研究,2011年起迅速推进光学膜产业建设和发展,建成国内首条光学膜示范线,并用短短2年时间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唯一全产业链、全系列光学膜产业集群项目——年产能达2亿平方米,产品涉及手机、电视机用光学膜、汽车隔热窗膜、家居装饰膜等。

随后,康得新快马加鞭进军碳纤维、柔性材料等领域,对新能源汽车、裸眼3D等产业进行布局,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如今,康得新成功投产的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复合材料项目,年产5万辆车体,150万件部件,年产高性能碳纤维5100吨,产能居世界第五,国内第一。伴随康得新碳纤维复合材料投产,打破了长期以来国外的严格封锁,中国的新材料从此站了起来。

康得新成功启示:“三轮驱动” 以“新”取胜

上市短短六年,康得新的市值已突破600亿元,较上市时增长近30倍。2015年,康得新实现销售额75亿元,利润15亿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将突破100亿元。说起成功“秘诀”,钟玉概括了两个关键词:颠覆、生态。回顾康得新的发展历程,技术、商务、组织创新则是这两个词的生动注脚。

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历史证明,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都离不开新材料技术的创新与推动。“做新材料,改进型创新是没有机会的,只有进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才有未来。”钟玉说。

早年在北京曙光电机厂任主管设计师的钟玉,为了提升电机寿命,研究的就是基于材料性能提升的技术创新。从事工业48年,曾经参与国家航空产品研发的经验和技术积淀,使钟玉总能找准技术创新的正确方向。

除了“掌舵人”的独到眼光,以及“事未成誓不休”的不服输性格,人才更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要素。目前,康得新已在全球建立9个研发中心,广泛吸收优秀的人才、企业和研究机构等资源。而让员工享受尊重、爱护和激励,让干部有责任和担当,与企业共同创造、分享的“阳光文化”也是促进员工创新的源动力。

经营模式的颠覆和创新。

“单纯做材料制造商、零件供应商的制造业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发展需要。”钟玉认为,商务创新就是要从产品生产者走向模块化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打造一种各环节要素相互关联、支撑、促进的生态产业平台,从而使企业附加值更高,竞争力更大,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和未来。

以裸眼3D产业为例,康得新目前已成为拥有光学设计、模具加工、光学膜制造、软件开发、贴合工艺、内容生产全生态链的提供商。拥有裸眼3D类800项专利,居于全球领先地位。

“从材料制造商走向运营服务商,从B2B走向B2C,从完全重资产企业走向轻资产,企业才能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 钟玉说。

扁平化的组织创新。

“如果说生态平台是新时期最重要的商务模式,而扁平化、去中心化就是新时期最重要的组织模式。”钟玉认为,传统企业金字塔形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最大的缺点是决策程序复杂,周期长,很难调动基层的积极性。因此,康得新今年对23个子公司、9个事业部全部授权独立经营。同时,作为平台型企业的康得新,强大的平台资源仍可以为独立经营的各单位共享。

打造“工业4.0”样本 追民族振兴工业强国梦

“做企业,要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28年前,我拒绝了局级厂长的提拔任命,辞职下海创立康得,就是想为民族振兴干点事。”曾先后荣获原航空部新机研制三等功、二等功,被授予银质、铜质勋章的钟玉,怀揣民族振兴工业强国梦,才有不懈追求、勇于创新的动力和勇气。

一路走来,钟玉带领着康得新不忘初心,在圆梦之路上不断追赶、超越:打破光学膜技术封锁,在国内一片空白的情况下建成全产业链配套,改写全球市场格局;进军碳纤维领域,打造完整的碳纤维新能源车固件的产业链,使我国落后国外40年的技术一步登天,走在全球前列;涉猎柔性材料领域,明年初投产后又将实现超越——作为全球第二个研发成功的企业,比首家研发成功的公司还超越了一代技术……

新工业时代,康得新又确定了新的发展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难点和出路都在制造业。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并将深刻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

“中国制造业发展要借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历史性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甚至弯道超车,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技术、智能化融入到制造业当中。”钟玉认为,从设计端、制造端到采购端等,把工业大数据开发出来,从而创造更大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这才是中国版“工业4.0”的根本。

目前,康得新正在打造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新能源汽车部件生产线,就是全自动、智能化、工业4.0版的“互联网+”工厂。在这里,汽车表面未来不用喷漆,贴膜即可。新车消费者在网上就可以完成贴膜颜色等个性定制。轻量化设计的新能源汽车组装更是直接通过粘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部件就可以实现。

“真正实现‘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企业改造制造业,而是制造业自身的改造。”钟玉说,在“工业4.0”时代,中国制造业需要观念创新,要有无法实现“互联网+”必将被时代淘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更需要技术创新,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整个生产体系,实行技术改造和智能升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
adr2